生态环境部8月新闻发布会海洋生态环境司副司长张志峰就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答记者问
来源:“生态环境部”微信公众号 时间:2021-08-27 14:06

  8月26日,生态环境部举行8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主题聚焦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部海洋生态环境司副司长张志峰介绍了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情况。“十三五”以来,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不断改革深化、发展进步,构建了海洋生态环境保护陆海统筹新体制,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圆满收官,2020年全国近岸海域优良水质比例达到了77.4%,如期完成了 “70%左右”的“十三五”水质改善目标。“十四五”将以“美丽海湾”保护与建设为统领,以渤海、长江口—杭州湾、珠江口邻近海域等三大重点海域为主战场,以海洋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为核心。会上,张司长就各媒体提出的问题作出回答。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自2018年开始,到去年底结束,攻坚战取得了哪些成效,目前还存在哪些问题和不足?“十四五”期间如何在海洋领域继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张志锋:2020年,渤海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达到82.3%,不仅圆满完成攻坚战的目标要求,而且比攻坚战实施前的2017年大幅提升15.3个百分点。环渤海49条河流入海国控断面全面消除劣V类水质,18886个入海排污口实现“应查尽查”。陆海统筹污染防治成效显著。环渤海三省一市共完成滨海湿地整治修复8891公顷,超过了6900公顷的目标要求;整治修复岸线132公里,也超过了70公里的目标要求;37.5%的渤海近岸海域划入海洋生态保护红线区。海洋生态保护修复持续加强。排查整治沿海环境风险隐患4万余处,检查海洋石油勘探开发设施244座,建成国家船舶溢油应急设备库8座。环境风险防范和应急能力不断增强。

  “十四五”期间,要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策部署,保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在更大的区域、更深的层次继续啃硬骨头、打攻坚战。当前,我们正在抓紧谋划“十四五”深入打好重点海域综合治理攻坚战的方案计划,初步有以下几方面的考虑:一是在区域范围上,要延伸深度、拓展广度;二是在主攻方向上,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三是在攻坚策略上,进一步落实“三个治污”要求;四是在提质增效上,突出减污降碳协同和以保护促发展。

  中国青年报记者:今年青岛遭遇15年来最严重浒苔,原因是什么?为什么别的沿海城市没有出现类似严重的情况?生态环境部在应对浒苔灾害方面做了哪些工作?下一步有何计划?

  张志锋:近年来,生态环境部配合自然资源部等有关部门积极开展黄海浒苔绿潮联防联控工作:一是采用遥感等多技术手段开展浒苔绿潮灾害跟踪监测,推动绿潮灾害防控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二是进一步加强陆海统筹的污染防治和滨海湿地保护修复等工作,降低氮磷等营养物质入海量,逐步消除浒苔发生的富营养化基础。下一步,将继续深化做好以上工作,配合自然资源部等多措并举共同推进黄海浒苔绿潮灾害的防治。

  科技日报记者:生态环境部在“海洋碳汇”的研究和政策制定方面有哪些进展和打算?

  张志锋:海洋在全球气候变化和碳循环过程中发挥着基础性的重要作用,维护发展海洋蓝色碳汇、稳步提升海洋碳汇能力是助力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工作。生态环境部高度重视海洋碳汇建设,已开展了一系列工作。下一步拟会同有关部门和沿海地方推进加强海洋应对气候变化监测与评估,推动海洋减污与应对气候变化协同增效,增强海洋生态系统的气候韧性。

  央视财经记者:近岸海域水生态环境好坏体现在“海湾”上。“十四五”期间,如何以海湾为突破口全面提升海洋生态环境质量?

  张志锋:近年来,我们一直在推进“美丽海湾”保护与建设,加强海湾综合治理,沿海各地积极探索海湾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模式。“十四五”乃至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继续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着力打造“国家—省—市—海湾”分级的陆海统筹生态环境治理体系,进一步加强海湾的综合治理、系统治理和源头治理,持续改善重点海湾生态环境质量。

  路透社记者:最近台风过境后有大量塑料垃圾冲到海滩上,海洋司针对近海海洋垃圾和极端气候带来的海洋垃圾有何治理举措?

  张志锋:海洋垃圾污染防治是社会公众普遍关注的问题,也是全球沿海国家普遍面临的挑战。当前主要的解决手段还是加强源头治理、采取预防措施并且一旦发现后就要予以及时清除。生态环境部近年来会同有关部门,严格塑料生产、销售和使用的源头治理,将海洋垃圾治理工作纳入污染防治专项行动统筹部署,推进沿海地方政府海洋垃圾防治工作,加强海洋垃圾防治宣传教育和公众参与。下一步,将进一步完善海洋垃圾防治制度机制,指导督促沿海地方做好塑料垃圾污染源头管控与入海防控,加强海洋垃圾清理整治与监督管理,引导广大社会公众积极参与限塑、减塑、治塑行动,共建共享“碧海蓝天,洁净沙滩”的美丽景象。

  红星新闻记者:根据海洋生态环境公报2020年我国近海劣四类水质面积同比增加1730平方公里,下一步针对近岸海域整治采取哪些措施?

  张志锋:“十三五”以来,全国近岸海域环境质量特别是海水水质总体改善,陆海统筹的污染防治成效明显。但当前,我国沿海及相关地区总体上仍处在污染排放的高峰期,已有的治理成效还不稳固,部分海湾河口出现污染波动反弹,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仍然任重道远。下一步将进一步加强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和综合治理,陆海统筹、精准施策;污染减排和生态扩容并重;狠抓落实、强化监督。  

  南方都市报记者:气候变化带来的海洋变暖和酸化问题,给中国海域带来了什么影响?哪些海洋生物会因此受到威胁?该如何应对?

  张志锋: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海水温度持续升高,会引发海平面上升,加剧海浪灾害,并可能导致生态灾害风险升高,威胁海岸带生态安全和老百姓生产生活安全。海洋酸化现象加剧,可能会损伤海洋生物形成钙质骨骼和外壳的能力,进而影响整个海洋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生态环境部将从加强海洋气候变化监测与评估,加强气候变化的海洋生态环境风险的监测与评估,加快推进基础能力和人才队伍建设等三个方面加强相关工作。  

  人民网记者:生态环境部如何为“十四五”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谋篇布局,将会有哪些重点部署?

  张志锋:“十四五”时期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将以海洋生态环境突出问题为导向,以美丽海湾保护与建设为统领,以海洋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为核心,更加注重公众亲海需求,更加注重整体保护与系统治理,更加注重“美丽海湾”保护与建设,更加注重科技创新与治理能力提升,更加注重积极参与全球海洋生态环境治理。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