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海上家园” 筑生态屏障——宁德市创新海洋环境综合治理新模式
来源:中国改革报(9月3日) 时间:2021-09-05 11:09

  福建宁德市创新海洋环境综合治理新模式,走出一条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协同并进新路,“清海”工作“宁德模式”被列为全国水产养殖高质量发展绿色典型案例。

 

  ▲ 6月1日,机械化打捞船在三都澳海域清理海漂垃圾。

  (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水清滩净,鱼鸥翔集,人海和谐。拥有海岸线1046公里、海域面积4.45万平方公里的福建省宁德市,海上养殖综合整治取得决定性胜利,销声匿迹近30年的中华白海豚重返当地海域,“清海”工作“宁德模式”被列为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督察整改看成效”典型案例和全国水产养殖高质量发展绿色典型案例。

  记者从宁德市委改革办获悉,近年来,宁德市大力探索海洋环境综合治理新模式,由单一行政手段向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手段转变,由单个部门“条块分割”向多个部门“齐抓共管”转变,由单一注重环境质量改善向协同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转变,走出了一条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协同并进的新路子。

  一、打好综合治理“组合拳”

  素有“海上牧场”之称的宁德三都澳海域,是全国最大的大黄鱼人工育苗和养殖基地,曾经无度无序的养殖业严重破坏了海洋生态环境。宁德市通过实施三都澳海域环境综合整治“1+N”工作方案,系统推进海洋环境治理,使三都澳海域焕发出新生机。

  推进海上养殖综合整治,奏响“海上田园”新乐章。宁德市做好一“控”二“清”三“转”四“管”:依法关停非环保养殖设施生产企业,源头管控阻断非环保养殖设施下水;开展“千人作战”“百日攻坚”,实现禁养区内养殖设施全部清退;规范持证养殖,将“泡沫浮球+木板”养殖设施全部转型升级改造为环保塑胶养殖设施;坚持网格化管理,实行县级“日巡查”、市级“周巡查”,全年不间断、海域全覆盖。综合整治以来,全市累计投入资金47.72亿元,清退和升级改造渔排142.7万口、贝藻类55万亩。

  强化海漂垃圾治理,建立“海上环卫”新机制。宁德市通过实行“源头减量—海上清理—堆场转运—岸上处置”全链条治理,建立海上养殖区生产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制度,定点设置垃圾集中回收设施,统一收集上岸;新建转运堆场27个,集中转运上岸垃圾,由市属国有企业成立专门海上环卫机构,配备人员180余名、船只32艘,统一负责清理打捞海漂垃圾,对打捞垃圾实行回收再利用为主、无害化处理为辅。

  开展入海排口排查整治,建立排污监管“一张图”。宁德市坚持“有口皆查、有水皆测”,采用无人机航拍初排、徒步踏勘核验等方式,对全市1046公里岸线和必要的上溯范围全面排查,排查总长度约5000公里,摸排出各类入海排口2308个,绘制排口“一张图”,为开展分类整治、规范管理夯实基础。

  强化海上综合执法,构建海洋生态环境“安全网”。宁德市先后出台《进一步加强协作配合依法保护环三都澳近岸海域生态环境的意见(试行)》等制度,设立海上违规养殖举报中心,建立常态化巡查监管、联合执法和办案机制;实施“蓝剑”“亮剑”等专项执法行动,2020年共查处渔业及非法倾废案件17起,核查海域使用疑点疑区21个,有效推动问题整改。

  二、念好经济发展“山海经”

  渔船穿梭,水鸟低翔,新型塑胶渔排连接成片,俨然一幅海上生态画卷。作为福建东北翼的重要生态屏障,宁德市强化顶层设计,下好海洋环境保护“先手棋”。在推进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中,将海洋环境保护指标纳入地方党政领导生态环保责任并严格考评约束,明确领导干部履行经济和生态责任时“哪些可为、哪些不可为”;出台地方性法规和规范性文件,明确养殖户“哪里可以养、养什么、怎么养”;实施养殖属性和空间信息“一张图”管理,县、乡、村三级网格权责清晰、责任到人……

  海域环境持续改善,换来的是海清水净、“渔旅结合”的“海上家园”。围绕推进“渔旅结合”新业态,宁德市全力念好“山海经”、种好“山海田”、画好“山水画”。

  突出规划先行。制定《宁德市三都澳海上渔业与旅游融合发展规划》,深入挖掘浓厚旅游特色文化,充分利用提升改造后的养殖设施,建设生态休闲渔业示范区、“休闲渔业+生态旅游”乡村振兴富民实践区。

  打造特色品牌。大力建设集海水养殖、渔耕体验、海洋观光、科普教育为一体的休闲海洋渔业示范综合体,将丰富的海洋旅游资源和浓厚的渔文化内涵相结合,形成以霞浦为主的国际滩涂旅游摄影品牌,打响“中国十大风光摄影圣地”“中国最美滩涂”等品牌。

  典型示范带动。福安市建设宁海村、北斗都村“海上田园,多彩渔村”,福鼎市建设小白鹭海滨度假村,霞浦县溪南七星海域新型“海上牧场”成为2020“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心连心”宁德慰问演出地。

  延展产业链条。先后出台全国首个港湾塑胶养殖设施建设工程技术规范,构建全国首个港湾塑胶养殖设施技术体系,在全省率先组建塑胶产品质量检验中心,促成36家新型养殖设施生产企业落地;推出全国首个海上养殖设施险和产品质量险,构建金融信贷、渔业保险、质量管控、验收管理等服务保障体系,不断做大做强上下游产业链条。

  海域洁净,航道通畅,产业升级。“东方大港”三都澳,承载着几代闽东人开发海洋、经略海洋、保护海洋的梦想,如今正变为现实。

  胡蔚 中国改革报、改革网记者 丁南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