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干部陈建明:住下来、扎下根、出成绩

来源: 来源:福建省生态环境厅 日期: 2015-11-11 09:56 点击数:

| | | |

  

  走进河北省石家庄市元氏县方里村,但见平坦宽敞的水泥路面、干净卫生的冲水厕所、草木青葱的街景游园……然而,一年前,这里却以“脏乱差”闻名。

变化源于石家庄市纪检监察员陈建明带领工作组驻村帮扶。

  “2014年,我们工作组头一次走进方里村,没有人迎接,老乡们有的在下棋,有的打扑克,没有人主动和我们打招呼。”陈建明说,“乡亲们都以为我们下乡只是走走形式、搞搞过场。老百姓不信任、村干部不欢迎,我们心里很不是滋味。”

  陈建明表示,驻村帮扶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不但要住下来,扎下根,而且一定要做出成绩,才能赢得村民的信任和欢迎。

  陈建明带领工作组成员挨家挨户进行走访,10天把全村300多户村民全部走遍,决定率先从解决村民热切盼望的问题——硬化道路开始。

  修路意味着要拆掉违建,村民李文学是“钉子户”,路修到他家门口,被他逼停了工。陈建明天天拉着乡、村干部去李文学家,磨破嘴皮子也不见效。

  一天,陈建明在村里新铺的砖路面上走,一步一跺脚,检查砖铺得实不实。这一场景被李文学看到后,很受感动,终于转变了念头。他说:“以前不相信干部能真心给村里修路,就算是修路也有猫腻,这次看到陈主任这么实事求是做工作,彻底服气了。”

  陈建明驻村工作期间,对村里的大事小情做到了如指掌,“喜英家有个智障的儿子,生活困难”“李庆海家老人过世,需要去悼念”“老李家的闺女大学毕业,还没找到工作”……他掰着手指头跟记者念叨。村里人急啥盼啥,他能办就办,能帮就帮,村民们对他的称呼也由“陈主任”变成了“老陈”。过年过节他自己掏钱买米买面买油,去看望村里的困难户,他自己从未报销过一分钱,没吃过群众一顿饭。

  方里村原村两委班子平均年龄63岁,班子老化、活力不足,陈建明与上级党委沟通,及时调整充实了5名年富力强的村干部,又挑选3人担任村支部副书记,分片负责村内事务,给村里留下了一支“永远不走的工作队”。

  经过近1年的艰苦努力,陈建明带领的工作组完成了15件实事,方里村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具有中国传统韵味的美丽乡村展现在人们面前。一些搬到城里住的村民又陆续搬回来了。村民们能自觉做好门前屋后室内和公共场所卫生,空闲时间积极参加文体活动,文明素养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心齐了,气顺了,村民对村庄的认同感、自豪感和归属感明显增强。

  “按照一年帮扶、两年联系的驻村要求,我还要继续为方里村的发展谋大事,为方里村的群众多办事,为方里村的创业多干实事。”陈建明说。(新华网石家庄9月30日电 记者朱峰)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