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日,在“中国绿都”三明,来自宁夏、山东、浙江、河北、广东、福建的高校、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以及生态环境、水土保持等部门代表会聚一堂,共同探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实践逻辑,为持续推进美丽中国建设集智汇力、建言献策。
福建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实践地。“在福建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极具前瞻性地提出了建设生态省战略,亲自推动了一系列生态文明建设的创新实践,不仅让绿色成为福建一张亮丽名片,也为福建久久为功推进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根本遵循。”福建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核安全总工程师张玉梅在会上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增添了绿色底色和质量成色。“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极其丰富的思想宝库,需要不断挖掘探索,不断践之于行。”
福建省社科研究基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心副主任罗贤宇认为,从入列全国首批生态省建设,到全国第一个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再到全国第一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把生态蓝图绘到底,打造了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福建样本”。同时,福建在不断深化生态省的建设中,也对生态文明思想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获得了一系列经验启示。如:生态文明建设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新局面;要牢固树立“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基本民生观;要不断创新生态体制机制等。“福建生态文明建设的探索与经验显然具有普遍性和可借鉴价值,为其他地区探索绿色改革路径、美丽中国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罗贤宇说。
“浙江与福建的资源禀赋十分相近。”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教授黄祖辉认为,“两山”理论中蕴含着生态优势向经济优势转换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这为许多生态资源较好的山区指明了发展方向。黄祖辉表示,“两山”理论还可以在实践中进一步拓展延伸,一方面立足“绿水青山”这一资源本底,通过生态产业化的理念,直接转化;另一方面,跳出资源与空间的局限,通过产业生态化的理念,发挥“绿水青山”溢出效应与带动效应,做好间接转化,做大“绿水青山”业态,做优、做强绿色经济,使“绿水青山”产生更大、更好、更优的“金山银山”效应。
连续32年经济总量保持全国第一,同时生态环境质量水平和改善幅度走在全国前列,广东作为一个经济大省、人口大省,逐步实现了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吴大磊认为,这生动展示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实践中的强大生命力。
“广东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成就,关键就在于准确领会和把握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要义,并与广东实际相结合,为各地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提供了鲜活经验。”他认为,广东的实践启示我们,生态文明建设要坚持领会思想与实践探索相融合;坚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坚持远期目标与短期任务相协同;坚持宏伟蓝图与人民期待相统一;坚持有为政府、有效市场相结合,把握好“政府掌舵”“众人划船”之间的关系,构建“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公众参与”的生态文明建设新格局。
闽宁情深,山海情长,除了脱贫致富,两地在生态建设上也交流不断。宁夏固原市委宣传部部长褚一阳在会上介绍,数十年来,宁夏固原市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坚持生态意识,森林面积由2000年的149万亩增长到2020年的475.9万亩,森林覆盖率由2000年的8.8%提高到2020年的30.1%,2018年至2022年实现旅游收入164亿元,在黄土高原上点燃了绿色的希望,夯实了绿色动能。“这次来闽参加研讨会感触很深。”褚一阳说,与福建省的交流和各类相关专家的分析中,进一步深化了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解,学习到三明乃至福建省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和路径探索的经验。
来源:福建日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