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工作法,是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具体实践,是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全省各级生态环境部门积极推进生态环境领域项目工作,有力支撑了污染防治攻坚战和美丽福建建设。近期,福建省生态环境厅将陆续发布全省以项目工作法助推生态环境治理典型案例,凝练经验做法,进一步发挥典型引路作用,更好服务“两山”转化、赋能“颜值”“产值”同提升。
土壤污染防治:南平市建瓯市和鑫矿业有限公司历史遗留废渣整治项目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矿业开发的规模扩大,废弃矿山的历史遗留问题日益得到重视,长期以来,南平市建瓯市和鑫矿业有限公司尾矿库废渣露天堆置,污染物侵入下游农田和河流,导致土壤和水体污染等,严重影响周边环境安全健康。
为此,南平市开展建瓯市和鑫矿业有限公司历史遗留废渣整治项目,采取清运废渣、封闭尾矿库、修复周边环境等一系列综合措施,减轻土壤和水体污染,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保障当地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用水安全。该项目获得中央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资金支持。
主要措施
注重源头治理,实施采矿场及选矿厂历史遗留废渣的清运、处置工程。拆除原选矿厂洗砂池、沉淀池、宿舍楼等建(构)筑物,将废渣及受污染土壤就近填埋至尾矿库,节省处置费用,缩短施工工期,处置方量74263立方米,处置面积达113372平方米。完成废渣清运后,对矿山区域喷播植草、种植木禾进行复绿。沿矿山现状道路和平台设置,新建截洪沟3205.71米,实现清污分流,减少雨水对山体的冲刷,进一步巩固生态修复成效。
注重结构安全,实施尾矿库封场闭库修复工程。修复坝体渗漏,采用碾压块石坝加宽加固,修复面积21133平方米。堆体削坡整形,按照1:4的坡度放坡,削坡整形后边坡稳定性系数符合规范要求,有效保证尾矿库堆体及坝体安全。尾矿库表面铺设HDPE土工膜与GCL复合防渗材料,减少降雨带来的淋溶液产量,降低堆体水位。新建环库截洪沟和尾矿库堆体内表面排水沟,截流周边雨水及表面雨水,避免冲刷堆体边坡。新建堆体表面水平位移和沉降观测设施23处,定期监测尾矿库堆体稳定性。对尾矿库表面进行复垦,进一步提升尾矿库安全和生态环境质量。
注重达标排放,实施淋溶液导排处理工程。拆除原简易破损沉淀池,新建坝底淋溶液导流系统1处,坝前淋溶液抽排泵井1座,淋溶液导排管59米,淋溶液调节池1座,淋溶液应急池1座,高效斜管沉淀池一体化设备1座,污泥干化池1座。尾矿库淋溶液通过坝体下游淋溶液导排管和坝前淋溶液抽排泵井的压力管接入淋溶液调节池,潜污泵提升后进入高效斜管沉淀池一体化设备处理达标后排放。
注重环境监测,实施地下水监测工程。新建3口地下水监测井,分别为尾矿库上游的本底井,尾矿库周边的污染扩散井,尾矿库下游的污染监测井。
成效亮点
闭库验收顺利完成。该项目于2023年8月底开始设计及施工一体化工作,截至2023年12月已完成现场施工的废渣清运、坝体加固、堆体整形、封场闭库覆盖、防洪系统、地下水监测、淋溶液导排及处理等全部工程任务。2023年12月15日,建瓯市组织闭库验收,经各部门现场踏勘检查,核对工程建设资料,一致认为尾矿库达到闭库条件,同意闭库销号。
综合治理成效显著。项目的实施减少了环境隐患,保护了下游农田灌溉用水安全。污染源头防控能力增强以及矿区内部及周边绿化提升,水土流失现象得到改善,重金属污染能够及时减轻,有效保护矿区周边村庄及土壤环境,水环境质量得到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提升。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