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治理项目典型案例 |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晋江市污泥处置中心一期工程
来源:福建省生态环境厅 时间:2024-12-24 16:55

  实施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工作法,是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具体实践,是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全省各级生态环境部门积极推进生态环境领域项目工作,有力支撑了污染防治攻坚战和美丽福建建设。近期,福建省生态环境厅将陆续发布全省以项目工作法助推生态环境治理典型案例,凝练经验做法,进一步发挥典型引路作用,更好服务“两山”转化、赋能“颜值”“产值”同提升。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晋江市污泥处置中心一期工程

  晋江市地处福建东南沿海,陆域面积649平方公里,海域面积957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21公里。辖区内产生大量生活污泥和工业污泥,但尚未有独立的污泥处置设施,受协同焚烧设施规模及季节性波动的制约,现状污泥处理处置能力凸显不足。

  为此,晋江市谋划污泥处置中心一期工程,获得省级生态环境综合性专项资金支持,该项目位于晋江市经济开发区安东园区,处理规模为1200吨/日(污泥900t/d,一般工业固废300t/d)。项目采用“干化+焚烧”工艺,焚烧余热用于供热及余热发电,补齐区域污泥处置短板,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取得一定的社会和环境效益,是福建省第一个综合利用污泥焚烧处置项目。

主要措施

  精准谋划,直戳痛点

  项目紧紧围绕中央生态环保督察问题整改、生态环境“十四五”规划提出的重点任务策划,积极推动解决当地重点、难点问题,补齐制约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生态环境短板。通过精准谋划污泥焚烧项目,有效地解决晋江市及周边县市的污泥产量大、处置能力不足、处置方式单一、减量化资源化不足的问题。

  综合处置,变“废”为宝

  晋江市污泥处置中心秉承“绿色低碳、资源循环”理念,背靠区域产业禀赋,在安全、环保和经济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回收利用生活污泥、鞋服行业边角料的能源和资源。项目投产后解决了污泥填埋存在土壤污染风险和土地空间减少的问题;同时,项目配套背压式汽轮发电机组,利用产生的热能不仅能为企业提供绿电,还能为本项目污泥干化及园区热用户提供低碳蒸汽,在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同时,也为企业开展产品碳足迹标识提供助力,真正做到固废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实现变“废”为宝。

项目施工现场

成效亮点

  补齐污泥处置短板,降低土壤环境污染风险

  项目实施补齐区域污泥处置短板,缓解区域污泥处置压力,不单处置生活污泥,也处置工业污泥,有效减少工业污泥非法倾倒事件,防止污泥对环境的二次污染。污泥集中处置和资源化利用过程中,余热回用于干化工序,有效降低污泥处置费用,减少企业环境治理成本。

  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助力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本项目不单是污泥处置,同时利用余热发电及供汽,可为园区企业提供绿色能源蒸汽,逐步取消企业燃煤锅炉,在污泥减量化、资源化利用同时能降低外部资源和能源的消耗,降低下游企业碳排放强度,改善产品碳足迹,助力企业实现双碳目标,为区域绿色发展注入新动能。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