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科技赋能治水木兰溪水清又美
来源:福建日报 时间:2021-06-17 08:28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指出,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目的就是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保持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保护生物多样性。

  木兰溪是莆田的母亲河。近年来,莆田市广泛应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创新河道修复和环境监管方法,探索木兰溪治理新经验,不断朝全流域水清岸绿的目标前进。据了解,去年木兰溪水质功能达标率为100%,全年I至Ⅲ类水质比例为83.3%,I至Ⅱ类水质比例为16.7%。

  嫁接高端资源 

  生态修复河道 

  不久前,木兰溪仙游段河道原位生态修复技术开发与示范推广项目通过审核。该项目由莆田市科龙环保技术有限公司申请,高级工程师姚俊冰负责实施。

  姚俊冰介绍说,主要采取生物法,在相应区域建立生态墙、生态池和生态湿地,利用水生植物和动物,帮助木兰溪慢慢恢复自净能力,逐渐形成一个内在闭合循环的生态河道。

  “中国科学院也有一个团队,加入了这个项目,相关踩点摸底调研工作已经开展,有了初步成果,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提升专业能力。”莆田市科龙环保技术有限公司技术员林宇芃说。

  近年,利用中国科学院STS福建中心莆田分中心,莆田市积极对接中国科学院系统科研资源,促成项目实施单位与其合作,推动科研成果在当地转化。去年,莆田市科技局跟踪服务16个在研STS项目,组织20多家企业申报省级、市级STS项目。其中,省级项目立项3个、市级项目申报15个。

  莆田市科龙环保技术有限公司是主营废水废气处理、环境检测等业务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先后承接莆田市危废焚烧厂、妈祖健康城等300多个环保项目。除了木兰溪河道生态修复项目,该公司还参与建设木兰溪水质在线自动监测站。今年4月,该公司新建的6个监测站通过验收,布设在城厢区、涵江区和秀屿区。

  “所有监测站都已上线,后台监控可视。通过手机移动端,工作人员随时随地查看水质的各项参数,节省了不少人力。”姚俊冰说,如果数据出现异常,马上派人到现场排查、解决,确保为木兰溪保护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空天地三位一体 

  编织智慧网络 

  依托水环境综合管理平台,莆田市在木兰溪干流及其支流持续建设水质在线自动监测站。截至今年6月初,全市已有32座水质自动监测站建成并投入使用。结合国控监测站、省控监测站,该市逐步建立起全流域水质在线自动监测体系。

  在莆田“大水缸”——东圳水库边上,记者看到了几个像小屋子的水质自动监测站,里面安装了一套设备和仪器,可以24小时无人化不停工作。

  东圳水库地处木兰溪最大支流延寿溪的中游,库区有莒溪、渡里溪、东太溪等数条入库河流。为了保证水质安全,莆田市引入专业运营机构,在河流入库处兴建水质自动监测站,而且配置了一套水质综合毒性预警系统。

  除了水质监测,日常巡逻也是木兰溪治理工作的一部分。木兰溪流域水网密布,总面积达1732平方公里。各级河长和河道专管员的巡河范围广、里程长,常常出现人手不足、工作效率低、危险河段无法到达等问题。

  于是,无人机就派上了用场。借助无人机实时监控、高清影像与精准定位的优势,莆田市河长办定期组织人员进行“天上巡逻”,记录下河湖全线信息,显现水域岸线管理保护现状,将流域内可能造成污染的因素纳入其中。

  2019年,木兰溪入选全国首批示范河湖建设名单,2020年11月通过验收。科技赋能治水,让木兰溪变清变美。记者获悉,由莆田市生态环境局推荐,福建省近岸海域环境监测站牵头,联合中国科学院和莆田市水利局,正共同实施莆田市科技局的一个课题项目,即木兰溪流域系统管理智慧平台研发。

  “在地面和天上监测管理的基础上,加上了卫星遥感技术,从整个面上将实时监管区域扩大了许多,真正实现木兰溪全流域监管在同一时间内,把所有生态元素都绘制在同一张图中。”胡晴晖是一名高级工程师,负责该方案的总体设计,“目前已推进一半,争取提前完成。这在全国属于首创,将大大提高木兰溪治理水平。”(来源:福建日报)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