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青逐绿 绘就高质量发展底色
来源:平潭时报 时间:2024-01-25 09:46

  

  2023年以来,实验区持续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生态环境改善攻坚实施方案为抓手,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聚焦蓝天、碧水、碧海、净土等领域,着力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推动平潭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

  精准发力加强大气污染治理

  当前,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平潭分院二期(感染楼、发热门诊)项目正在施工中。为控制施工带来的扬尘污染,项目部安装了喷淋系统和扬尘雾炮。

  项目经理詹生金告诉记者,每天早上,项目部都会把施工现场的喷淋系统全部打开,针对施工作业区域内扬尘较多的地方,专门放置了两台雾炮机。“碰到场地内有沙、土和路面裸露的,我们还会利用滤网覆盖。”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平潭分院二期(感染楼、发热门诊)项目扬尘处理系统是实验区为打好蓝天保卫战而建设的。2023年,实验区把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去年1月至11月,平潭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率为98.8%,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1.93,优于全省九个设区市。

  “2023年,我们开展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治理,完成3个无组织排放治理项目;落实柴油车路检路查、入户检查等监督抽测,开展非道路移动机械编码登记与检查,开展城市扬尘综合整治,推进锅炉污染整治。”实验区资源生态局大气处副处长郑西德说。

  标本兼治打好碧水蓝海保卫战

  近日,在三十六脚湖保护区附近的村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升工作进入尾声,施工队正在开展最后的管道安装。作为打好碧水保卫战的主要工作之一,2023年,实验区持续完善城市生活污水收集系统,城市污水收集率达53%;完成32个行政村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升工作,存量治理设施提升改造率达100%。

  “我们对三十六脚湖水源保护区实施生活污水截污工程,以及围网隔离、视频监控等管护设施建设,实现三十六脚湖水源地全年水质达标率100%。”实验区资源生态局水环处处长黄吉甫表示,此外,对小流域实行“水质管家”专业巡查管护,开展新一轮入河排污口排查、溯源和监测工作,完成一批入河排污口整治,实现东溪、西溪和南松溪断面水质均达到Ⅳ类以上。

  去年,实验区还完成君山沿线海岸带生态修复项目等6个碧海工程项目建设,投运南松溪人工湿地,削减南松溪总氮总磷,完成79.5%入海排污口、100%海水养殖排污口整治;进一步健全景区、非景区两支海漂垃圾清理保洁队伍,全年共清理海漂垃圾超1.3万吨;持续系统推进美丽海湾建设,去年实验区近岸海域水质优良面积比例(国控点位)为94.6%,排名全省前列。

  黄吉甫表示,接下来实验区将坚持以环境质量为核心,以项目实施为抓手,持续加强污染防治力度。全面加强水源保护区、小流域的日常巡查管护,推进实施东溪生态补水工程、沿线截污治理工程建设。推进实施东南湾区“美丽海湾”环境整治工程(一期),完成23条入海沟渠整治,并推动实施“除黑消劣”二期的38条入海沟渠整治,完成海水养殖排污口扫尾整治工作。进一步加强海漂垃圾治理,推动加强渔业垃圾源头治理,优化海岸带末端清理保洁机制,争创全国美丽海湾建设优秀案例。

  规范管理筑牢土壤安全防护墙

  为打好净土保卫战,过去一年,实验区持续规范危险废物管理,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置率达100%,危险废物安全利用处置率为101.78%。

  在平潭垃圾焚烧发电厂一侧,新建成的平潭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正在进行机器调试。这一项目占地面积11.36亩,采用高温蒸煮方式,每天可处理3吨医疗废物。“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医疗废物就地就近处置。”实验区自然资源服务中心生态环保科副科长(主持工作)纪贤鑫说。

  实验区资源生态局土壤处处长林仁福表示,2024年,实验区将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治,常态化推进“一住两公”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和风险管控,完成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区划定,落实危险废物收集改革试点工作方案,推动全区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减量化处理,完成年度“无废城市”建设目标任务。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