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实录丨福建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福建省生态环境状况新闻发布会
来源:人民网 时间:2024-05-31 19:01

  5月30日上午10时,福建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福建省生态环境状况新闻发布会。福建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许碧瑞,介绍福建省生态环境状况、环保工作部署等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福建省委宣传部对外新闻处处长、省政府新闻办副主任柯宜达主持发布会。以下是发布会现场图文实录。

   

  新闻发布会现场

 

   

  柯宜达

 

  柯宜达:女士们、先生们、记者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福建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

  在六五环境日即将到来之际,为引导公众积极参与美丽福建建设,今天,我们很高兴邀请到了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许碧瑞先生,他将向大家介绍福建省生态环境状况、环保工作部署等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朋友们关心的问题。

  首先,有请许碧瑞先生介绍有关情况。

   

  许碧瑞

 

  许碧瑞:主持人好,各位记者朋友好!

  欢迎大家出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我谨代表福建省生态环境厅,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福建生态文明建设的新闻单位和记者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有关规定和发布会议程安排,首先,由我简要介绍2023年福建省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和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工作情况。

  2023年,全省各级各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全国、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部署,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福建省生态环境质量稳定优良、稳中有进、持续居全国前列,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连续4年被评为优秀,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新成效。

  一是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九个设区城市空气优良天数比例98.5%、同比上升0.9个百分点;各设区市空气质量优良比例排名,依次为南平、龙岩、福州、宁德、莆田、厦门、三明、漳州和泉州(并列第8名)。

  二是地表水环境质量保持优良。主要流域优良水质(Ⅰ~Ⅲ类)比例99%、同比上升0.9个百分点,其中优质水(Ⅰ~Ⅱ类)比例68.6%、同比上升5.7个百分点。优良、优质水比例均为实施国家监测以来历史上最好年份。县级以上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均达标。

  三是海水质量总体良好。近岸海域优良(一、二类)水质面积比例88.7%、同比上升2.9个百分点。

  四是生态质量居于全国前列。生态质量类型为一类,属于优的等级。

  五是声环境质量总体稳定。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昼间平均等效声级与去年同比持平,道路交通噪声与去年同比下降0.1分贝。

  六是辐射环境质量总体良好。环境电离辐射水平处于本底涨落范围内,环境电磁辐射水平低于国家规定控制限值。

  一年来,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福建省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政治责任。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部署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加快建设美丽中国先行示范省,深化美丽城市、美丽乡村、美丽河湖、美丽海湾、美丽园区“五个美丽”建设。省领导带头包案抓整改,前两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110项任务已基本完成103项、其余7项正持续推进,第三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正在立行立改。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连续9年与各地市党政“一把手”签订生态环保目标责任书,18个省直部门联合制定推动职能部门做好生态环保工作实施方案,全方位压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

  二是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实施蓝天工程,分区分类分步推进钢铁、水泥、玻璃、陶瓷等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或深度治理,完成90%的小型燃煤锅炉转型退出。深入实施碧水工程,深化闽江、九龙江等重点流域和全省畜禽、淡水养殖污染治理,加快水口库区网箱养殖清退,系统推进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水治理,完成90%的入河排污口整治。深入实施碧海工程,统筹推进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岸滩环境整治和生态保护修复、提水式海水养殖尾水治理,常态化清理海漂垃圾。深入实施净土工程,强化土壤污染风险源头防控,严格危险废物环境监管,推进全域“无废城市”建设。

  三是全力以赴促进绿色低碳发展。完成“三区三线”(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三种类型空间所对应的区域,以及分别对应划定的城镇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三条控制线)划定和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动态更新,严格能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坚决遏制落后产能反弹回潮和“两高一低”项目盲目发展。出台城乡建设、能源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制定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和应对气候变化重点任务,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福州荣获全球可持续发展城市奖(上海奖),厦门、三明获评国家低碳城市试点优良城市。办好六五环境日、全国生态日、全国低碳日等福建主场活动,积极宣传、大力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四是着力强化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着力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全省森林覆盖率65.12%,连续45年居全国首位。闽江河口湿地入选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坚持示范引领,全省已有44个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市县),9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数量覆盖全省过半市县,同时还获评3条全国美丽河湖、3个全国美丽海湾。完成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严格“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武夷山国家公园、福州福山郊野公园、明溪观鸟等3个案例入选2023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优秀案例。

  五是守牢美丽福建建设安全底线。政府、纪检监察部门联动推进城市扬尘污染管控等“点题整治”,下大力气解决群众“家门口”污染问题,累计公布152批460起典型案例,今年正联合住建等部门重点整治城市餐饮油烟污染扰民问题。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坚决打击恶意排污、监测数据造假、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等违法行为,办理生态环境行政处罚案件2512起,《环境保护法》“四个配套办法”案件468起,移送涉刑案件53起,挂牌督办82个突出问题。常态化开展环境安全、核与辐射安全隐患排查,增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响应和处置能力,保障生态环境安全。

  六是不断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推动出台《福州市大气污染防治办法》等地方性法规,制定《福建省固定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办法》等政府规章及《水产养殖尾水排放标准》等地方标准。健全生态环境执法、监测、监管“三联动”机制,成为全国生态环境执法成效考评连续8年稳居前三的唯一省份。持续推进三明气候投融资试点、南平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试点,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市场化生态激励机制,健全生态保护修复投入、生态保护补偿、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等制度,大力实施生态环境治理项目工作法,不断拓宽“两山”转化的实践路径。

  虽然各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但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当前福建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短板,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期盼仍有差距。我们将坚定不移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统领生态省建设,深化拓展“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坚守“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底线,用好“厦门实践”经验,守好八闽绿水青山,扎实推进美丽福建建设,让绿水青山永远成为福建的骄傲!

  各位记者朋友,今年六五环境日的主题是“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我们将围绕推动美丽中国先行示范省建设,开展一系列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欢迎大家参与六五环境日系列活动的宣传报道,动员全社会参与到生态环境保护事业中来,齐心协力让福建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海更净、环境更优美。谢谢大家!

  柯宜达:感谢许碧瑞先生的介绍与发布。

  接下来,欢迎记者朋友就各自关心的问题进行提问。提问前请先举手示意,应邀提问时请通报所在新闻机构。现场答问现在开始。

  人民日报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对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作出部署。福建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实践地。请问,福建如何在建设美丽中国中走前头、作示范?

  许碧瑞: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福建的生态文明建设作出重要指示批示。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时指出:“绿色是福建一张亮丽名片。要接续努力,让绿水青山永远成为福建的骄傲。”

  福建省委、省政府始终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一任接着一任干,扎实推进从本世纪头十年建设生态省,向新时代十年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再向新征程上建设美丽福建持续深化。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擘画“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新福建宏伟蓝图10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落实全国、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部署、扎实推进美丽福建建设的重要一年。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在推进美丽福建建设中全力争优、争先、争效,接续努力,先试先行。

  一是树立绿色发展先行标杆。坚持把绿色低碳发展作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持续发挥生态优先导向作用,出台福建省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实施意见,完善全域覆盖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推进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电动福建”建设,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提升经济发展的“含绿量”、降低“含碳量”。

  二是打造美丽中国福建样板。传承弘扬习近平总书记在闽工作期间开创的生态文明建设重要理念和重大实践。建好以武夷山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加强闽江、九龙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深化流域性、区域性、行业性污染整治,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治山、治水、治城、治海一以贯之,完善具有福建特色的从山顶到海洋保护治理大格局,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福建力量。

  三是争做改革创新行动先锋。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体制创新、模式探索,积极拓宽“两山”转化路径。强化生态环境关键技术攻关,促进绿色制造和绿色服务“走出去”。提升监测监管水平,着力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推动生态文明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贯通转化,把福建打造成为展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重要窗口。我就介绍这些,谢谢!

  柯宜达:感谢许碧瑞先生回答,请继续提问。

  福建日报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统筹部署、系统推进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建设。请介绍一下福建省在这方面工作开展情况。下一步将如何加快构建完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

  许碧瑞: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是以保障生态功能和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实施分区域差异化精准管控的环境管理制度,是守住生态环境保护底线的必然要求、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提升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的重要举措。

  福建省高度重视建立健全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主要从两个方面发力:

  一方面,围绕“编好”,高质量组织编制,为实施全域覆盖精准科学的分区管控夯实基础。2018年,福建省全面启动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编制,坚持对标先进、组建一流技术团队,省直部门紧密配合、省市高效会商,2020年和2021年先后完成省级、地市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划定发布,初步建成全域覆盖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2023年组织开展动态更新,更新后全省共划定2510个管控单元,其中优先保护单元1369个、重点管控单元996个,一般管控单元145个,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精准性和时效性进一步提升。

  另一方面,突出“用好”,高质量推动应用,为服务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有力支撑。积极推动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入法、入条例,指导各地和相关部门在政策规划制定、资源开发利用、重大项目布局、产业优化升级、城镇建设发展、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等工作中,严格落实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主动服务重大战略实施,推动将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作为区域准入和产业准入的环保依据,从空间布局约束、污染物排放管控、环境风险防控、资源利用效率等方面,选好、布好、服务好重大项目,有力支撑经济社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

  为更好地发挥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这一绿色标尺作用,我们将重点做好三个方面工作:

  一是突出刚性约束。尽快编制出台福建省的实施意见,将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应用情况,纳入地方党政领导生态环保目标责任书和污染防治攻坚战考核内容,发挥指挥棒、风向标作用,强化制度刚性约束,推动由认识到位向行动到位转变。

  二是突出智慧管理。加快省级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智慧平台建设并开放使用,方便各级政府、社会公众随时随地便捷使用,强化智慧赋能,推动由局部应用向全体使用拓展。

  三是突出创新应用。梳理总结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与国土空间规划衔接试点经验,争取更多国家级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试点在福建省开展,为国家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体系建设多做福建贡献,推动由实践成果向制度成果的升华。我就介绍这些,谢谢!

  柯宜达:感谢许碧瑞先生回答,请继续提问。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美丽海湾建设是美丽福建建设的五大载体之一。请问,福建省如何通过海漂垃圾治理,助力建设人海和谐的美丽海湾,实现滩净海碧有魅力?

  许碧瑞: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海漂垃圾治理作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直接关乎人民群众的亲海临海获得感,关乎美丽福建建设的成色。

  多年来,福建省委、省政府持续深化生态省建设,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强化齐抓共管、标本兼治,长效常态、科技创新,走出一条具有福建特色的海漂垃圾治理之路。归纳起来就是七个“一”,即制定“一份方案”,印发加强海漂垃圾综合治理行动方案,立足全省层面,加强统筹谋划;建立“一个机制”,省生态环境厅等15个部门定期召开近岸海域海漂垃圾综合治理联席会议,构建协同高效的推进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办好“一个项目”,省委、省政府连续4年将海漂垃圾治理作为为民办实事项目,持续加大资金投入,高标准高质量抓好落实;形成“一种模式”,推动属地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强化海漂垃圾源头管控,岸上遏制源头产生量,流域拦截垃圾入海量,海面削减存量垃圾,形成“岸上管、水域拦、海面清”的全链条治理模式;组建“一支队伍”,沿海县区全面建成专业化海上环卫队伍,实现全省大陆岸线及有居民海岛海漂垃圾清理范围全覆盖;研究“一套标准”,正在编制“近岸海域海洋垃圾遥感监测与评价技术规范”,把成熟有效的治理经验固化为标准,进一步提高规范化治理水平;搭建“一个平台”,建立海漂垃圾智慧监管系统,加大遥感、无人机、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应用,强化数字赋能,推动海漂垃圾从“有人管”向“管得住”“管得好”转变。

  通过多年努力,福建省海漂垃圾综合治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截至2023年底,福建省共清理海漂垃圾约47万吨,重点岸段海漂垃圾分布密度比整治前(2020年)下降超过60%,岸滩可见垃圾明显减少,全省海洋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滩净海碧的美丽海湾建设成效显现。福州滨海新城岸段、厦门东南部海域、漳州东山岛南门湾—马銮湾段获评全国美丽海湾优秀案例,人民群众临海亲海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我简要介绍这些,谢谢!

  柯宜达:感谢许碧瑞先生回答,请继续提问。

  人民网

   

 

  生态环境部、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连续多年开展严厉打击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和重点排污单位自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违法犯罪行为,请问福建省在这方面有哪些具体做法,取得了哪些成效?

  许碧瑞: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近年来,福建省生态环境系统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持续深化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依法打击涉危险废物、自动监控数据违法犯罪行为(以下简称“两打”),切实用法治的力量守护美丽福建。

  我们坚持从四个方面发力:

  一是重拳出击,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连续9年联合省公安厅开展“清水蓝天”环保专项行动,立足实战协同配合,统一部署联勤联动,细致会商办案战法。省本级成立专业组,按照“破大案、打源头、端窝点、摧网络”的工作思路,对重大疑难案件线索进行甄别汇总和摸排访查,视情组织并案侦查、提级查办。先后对19起重大案件实施专案攻坚,均成功移送司法并破案。

  二是信息赋能,找准问题靶向执法。对群众举报、外省协查、部门移送的各类案件线索,深挖细查的同时充分利用省“生态云”大数据平台和固废监管、污染源自动监测、用电监控等信息化手段,构建数据模型筛分研判海量信息,从中发现异常,明确靶向,提升执法精准性和效率。

  三是“行刑”衔接,合力推动案件办理。深化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与省公安厅建立完善重大线索移送办理机制,对证据指向清晰、犯罪行为明显的重大案件,移交公安机关提前介入。联合省公安厅、省检察院出台挂牌督办工作办法,对重点案件实施省级联合挂牌督办,合力推动案件查办。2023年以来,省生态环境厅移交线索15条(其中危废线索4条、在线监控线索11条),联合省公安厅下沉查办案件9起,省级三部门联合督办重大案件7起。

  四是健全机制,填补监管制度真空。在线监控方面,以省政府规章形式出台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办法,并配套印发管理细则,深挖自动监控潜力,推动从“人防”向“技防”提升。危废方面,联合省公安厅、检察院印发《涉危险废物污染环境犯罪案件办案指南》,在全国较先详细规范同类案件的现场勘验、调查取证标准,全流程精细指导案件查办。

  2023年以来,全省共查办“两打”案件116起,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58起,成功破获一批隐蔽性强、危害性高的重大案件。尤其是“2303”跨省非法处置电子垃圾案,生态环境部门配合公安机关在闽粤两省5市8县同步收网,成功摧毁一个在两省流窜作案的特大污染环境犯罪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64名,涉案资金1.8亿元,被生态环境部作为正面典型案例转发。

  今后,我们将持续紧盯危废环境违法犯罪、自动监测弄虚作假,加强联动协作,坚持依法治污、铁腕执法。我就介绍这些,谢谢!

  柯宜达:感谢许碧瑞先生回答,再来一个问题。

  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

   

 

  福建省生态环境部门在推进解决人民群众身边的噪声、扬尘等突出生态问题,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

  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下大气力解决老百姓“家门口”的噪声、油烟、恶臭等问题,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关切。近年来,我们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在省纪委监委组织开展“点题整治”的指导、帮扶、推动下,会同有关部门连续多年开展群众身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专项整治,实行全程“嵌入式”监督,着力践行“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一是守护“安静权”。2021—2022年连续两年会同省公安厅、住建厅、交通运输厅、文旅厅和市场监管局,在全省范围内开展“静夜守护”城市夜间噪声污染整治专项行动,重点整治城市范围内社会生活、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和工业生产领域噪声扰民问题。整治期间有关平台投诉数量连年下降,工作经验得到生态环境部转发推广;各地市相继出台新《噪声法》部分条款部门分工方案,厘清监管边界;社会调查显示群众满意率持续提升。阶段性的专项整治虽已结束,但我们清醒认识到噪声问题的持久性、反复性和复杂性,我们将严格落实噪声监管联防联控长效工作机制,联合省直相关部门定期会商研究,开展下沉督导,及时通报存在问题,始终对噪声扰民突出行为保持高压态势。

  二是保障“清新气”。2023年会同省住建厅、交通运输厅和自然资源厅开展城市扬尘整治专项行动,重点整治群众身边突出的施工扬尘、道路扬尘、裸土扬尘、港口扬尘及企业扬尘污染问题,既分领域,又统筹协同、凝聚合力,通过各种方式,调动地方工作积极性。整治期间(7—12月)全省颗粒物浓度(PM10)相比整治前(1—6月)下降23%;共收到5000多件扬尘污染投诉,按期办结率达100%,社会调查显示群众满意率高。既推动了环境空气质量改善,又收获了群众满意评价;同时省、市陆续出台有关扬尘污染长效治理或联防联控的工作机制,支撑相关工作由阶段性专项治理向常态化规范监管转换,城市扬尘管控“点题整治”也按期“结题完成”。

  三是优化“烟火气”。进入2024年,省生态环境厅又继续谋划餐饮油烟整治,与省住建厅“双牵头”,以解决群众具体投诉问题为切入口,旨在“减存量”,又引入规划、市场等部门“控增量”,既尊重历史、不搞一刀切,又兼顾现实,保障有关商户合法权益,助力稳就业、保民生、促发展。今年4月底已和省住建厅、自然资源厅和市场监管局联合印发《关于“整治城市餐饮油烟污染扰民问题 改善城市人居环境”的工作方案》,共同召开全省动员部署会议,自5月起全面开展整治工作。近期已会同住建厅启动“挂片督导”,利用两个月时间完成下沉督导全覆盖,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确保整治取得实效。我就介绍这些,谢谢!

  柯宜达:现场提问就到这里,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和许碧瑞先生的解答。记者朋友们如果还有其他需要了解的问题,可以在发布会结束后,与现场工作人员取得联系,再进行深入采访!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来源:人民网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