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全面推动生态环境执法工作上新台阶
来源:福建省生态环境厅 时间:2021-02-02 16:36

  近年来,福建省生态环境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福建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决扛起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政治责任,为守护“清新福建”奋力谱写生态环境执法新篇章。

  一、践初心,为民服务甘为“孺子牛”。坚持把“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化为理想情怀,以百姓之心为心,投入到执法为民实践中,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一是想群众之所想。针对农村小微黑臭水体、垃圾乱堆乱烧、畜禽异味扰民、无序散乱搭盖等群众身边环境脏乱差问题,建立环境执法与网格巡查协同监管机制,组织指导遍布城乡末梢的17968名环保网格员开展日常巡查。每日近千条巡查信息通过系统实时推送至属地乡村立行立改;对涉及违法排污、生态破坏等问题,执法人员第一时间联勤联动,提供支援和执法支撑。2020年,推送整改网格巡查环境脏乱差问题28.6万多起,上报环境违法线索并立案查处411件。二是急群众之所急。以信访投诉工作机制改革为抓手,将信访工作与执法工作有机衔接,生态环境厅成立百姓身边生态环境问题处理中心,联合省直六部门建立常态化攻坚机制,统一“接、转、办、核、验”,构建齐抓共管大环保格局,实现从“案件结”向“事情了”转变,2020年信访投诉量同比下降52.5%,全国排名从去年第9名下降到第15,群众满意率位居全国前列。三是解群众之所困。实施完成源头保障百姓饮用水安全“六个100%”工程,并将整治向16000多个农村分散式饮用水源地延伸,逐步实现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全覆盖。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纳入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以房前屋后河塘沟渠和群众反映强烈的黑臭水体为执法监管重点,通过部门联动、镇村发动、统一行动,组织2600多人完成全省1.4万多个行政村的排查摸底,将问题逐一清单化、台账化,推动完成320个村庄生活污水治理。

  二、立潮头,创新发展争当“拓荒牛”。紧跟新时代发展潮流,顺应依法行政要求,提升现代环境治理能力,与时俱进推动执法模式创新发展,助力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一是打造智能执法穿云箭。持续优化完善省市县统一的移动执法系统,统合执法各项业务,首创全省统一文号、线上取号、智能稽查模式,实现执法全过程留痕和可追溯管理。率先建成省级生态环境亲清服务平台,推进企业环境管理全要素上平台,实现线上预警、违法警示、指导帮扶、专家问诊等功能,超过10万家企业在平台建立动态信息档案,日均访问量超过1万次,2020年通过线上核查调度企业环境问题整改4022家次。创新建立环境信用动态评价和应约评价机制,推行诚信、失信差别化监管,全省累计完成信用评价12175家次,2020年绿色信贷余额3263.93亿元,同比增长17.86%。二是统筹流域执法一盘棋。建立健全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议事协调工作机制,成立九龙江流域环境监管和行政执法大队,打破传统碎片化监管模式,理顺流域上下游左右岸监管权责,统筹省市县三级环境监管、督察、执法、监测等力量,协调沿江3市17县各相关职能部门联防联动,形成跨地域、跨领域、跨层级、跨部门“一体化”共治格局。以国省控断面水质、污染源在线监控数据、水文水质数据为靶向,开展溯源排查,准确摸清问题成因,实施精准化整改。向属地交办生态环境问题571项,推动地方投入55.7亿元,实施264个水环境整治项目。三是构建阳光执法全链条全面推进实施执法“三项制度”,聚焦行政执法的源头、过程和结果三个关键环节,确保公开透明、源头可溯、规范有序、公平高效执法,2020年全省累计公开双随机检查信息数量11488条,公开正面清单企业1400多家,通过“非现场执法”等方式检查企业1300多家次。坚持开门搞整改,与企业一同上门拜访、开门接访,推动被查处的违法企业主动邀请群众入园进企监督整改。健全信息披露、日常执法联动机制,第一时间发现、查处、公开违法行为。每季度在生态环境部门网站公开更新企业环境信息1200多条。

  三、自奋蹄,艰苦奋斗乐做“老黄牛”。面对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始终保持清醒头脑,以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的担当和作为,在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中显身手、作奉献。一是面对成绩查短板。虽然我省生态环境执法工作取得一定成绩,但也存在部分执法人员精神懈怠、斗志减弱、作风疲沓等现象。为此,我省以执法大练兵为抓手,练精兵、创佳绩、树旗帜、立标杆。联合省委组织部门对26个获评全国表现突出集体和36名获评全国表现突出个人进行记功嘉奖;6个基层执法机构获评省五一先锋号,4名执法人员获评省五一劳动奖章,10名执法人员获评金牌工人,全省涌现出最美基层环保人12个,鼓励以榜样为镜、向先进看齐,锻造一支有灵魂、有凝聚力、有担当、有作为、有专业度的环境执法铁军。二是面对困难寻破解。针对基层空编率高、专业人才紧缺、人员年龄偏大等执法力量薄弱问题,采取“补血+活血”方式加以破解。“补血”即通过综合执法改革,从相关部门转隶人员编制397个,积极协调组织人事部门探索推行聘任制执法类公务员解决特殊专业执法人才缺乏问题;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开展污染源排查、第三方监测、生态保护综合巡查等工作,推广顺昌“互联网+”一体化生态环境监管模式,借力专业机构技术支撑,弥补执法力量不足。“活血”,即连续六年开展“清水蓝天”异地交叉执法,通过驻点督查、机动巡查和重案协查等方式,集中优势力量、情报信息和技术资源,对重点案件专案专办、靶向攻坚;邀请司法机关、第三方鉴定机构对352名执法骨干开展针对性培训,建立了“双百”执法专家库,有效提升队伍执法办案能力。2020年12起典型案例获生态环境部通报表扬。三是面对挑战斗争。针对涉污染环境犯罪取证和鉴定难,地方办案力量单薄、机制不健全、保障不到位等问题,持续深化“两法衔接”,从统一执法尺度、指导规范办案出发,主动联合司法机关对焦点难点堵点编制印发“工作指引”“证据指南”系列文件,联合省公安厅挂牌督办14起典型涉刑案件。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出台疫情环境风险防控指南和大型农贸、海鲜批发市场检查要点,组织5轮疫情环境风险防控现场督导,全面排查风险单位405家次,整改薄弱环节438个。组织专家组对机场等敏感场所涉疫垃圾、污水处理处置中的管理盲区开展重点督导,指导各机场对入境航班涉疫生活垃圾、污水严格按照涉疫医废管理。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