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润八闽 生生不息
来源:中国文明网 时间:2024-11-20 10:23

  “福建山水奇,千里不同风。”放眼望去,八闽大地,处处绿意葱茏,生机勃发。

  有福之州,闽剧传薪火,古树绽新枝;“海上花园”,山、海、产、城、人相融,践行高质量发展;茶叶重镇,在一代代新茶人传承突破中香飘四溢;海边渔村,锐意进取焕新蜕变,描摹砥砺画卷;水仙花城,以民为本,用心培育,文明繁花织就千重锦;刺桐之港,枕山襟海,多元包容,绘出爱拼敢赢的鲜亮底色。

福建省厦门市环岛路。福建省委文明办供图

  踏浪扬帆,山青花欲燃,天蓝水碧,风起文脉兴。“海滨邹鲁”的一段段佳话,伴随着新时代的磅礴脉动,生生不息。

  故城·故事

  仲秋时节,晚集时分,行走在沿河的石板路上,波光粼粼间,有微风习习。

  这里是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眼中必打卡的漳州古城。招手即停的小巴,地道又丰富的特色小吃,各式各样的留影背景板,扫码即可随时互动的闽南语学习角,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热闹又不拥堵的一幕幕温馨画面,自然而然地映入眼帘。

福建省漳州古城景色。福建省委文明办供图

  “保护好传统城区,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了城市的历史和文脉,对待古建筑、老宅子、老街区要有珍爱之心、尊崇之心。”古厝、文庙、骑楼、高大的牌坊、狭窄的小巷,始终保持着古老的格局、古老的机理与风貌,不减当年风华;旧屋檐下,几张藤椅,人们三五成群,品茶谈天,赏月饮酒,你一言我一语,仿佛纷扰无干。望远处霓虹,一瞬间恍有隔世之感,这里不再只是故城,而是与现代紧紧相融相通的,这里的一砖一瓦,仿佛带着古人的期待,穿越千年来与我们对话。

  “评价一个制度、一种力量是进步还是反动,重要的一点是看他对待历史、文化的态度。要把文物保护、修复、利用搞好,不仅不能让它们受到破坏,而且还要让它们更加增辉添彩,传给后代。”近年来,福建积极开展文化遗产保护修复工作,先后批准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管理办法,确保了重要的历史区域保护修复工作有章可循、历史文化遗产得到合理利用。三坊七巷成为新时代的“城市会客厅”,留住福州的根与魂;“以保护性开发为主,在开发中保护”,漳州古城坚持以“老街情、慢生活、闽南味、民国风、台侨缘”为核心特色,建成集文化、旅游、生活、创业于一体的国际文化旅游综合体;千米长的泉州涂门街上,府文庙、清净寺、关帝庙比邻而居,来自全国各地的一批批精通多语种的文化志愿者们一步一解,娓娓道来,正把这里穿越千年风雨的精彩故事讲与这个世界,讲给更多的人听。

  文化·文明

  中原文化、海洋文化、朱子文化、客家文化、妈祖文化……在福建,故事生动又精彩,文化多元性、文明多样性扑面而来。

  闽南话、莆仙话、客家话;汉式古大厝、手巾寮、洋楼、番仔楼;闽剧、南音、歌仔戏;漳绣、漆线雕、油纸伞……从语言到建筑,从剧种到技艺,这里的人们始终怀着包容友善的心态,接纳不同肤色、语言和宗教的外来族群,也在此地形成各种特色和谐共处的城市景观。一张张城市文化名片如此鲜明,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内核和文化基因,源自八闽福地悠久浓厚的历史底蕴,也来自这里正在进行的接续开拓的新时代文明实践。

福建省漳州市长泰区开展外武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文明圩日”活动。福建省委文明办供图

  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一定要建到人民群众中间去,始终“牢记政府前面的‘人民’二字”。近年来,通过一场场调研、一次次沟通,漳州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坚持做到想人民所想,急人民所急,从选址开始,坚持在小区中最方便大家出入的地方划出集中性场地,定期开展各类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义剪、义诊、辟谣、普法、手工教学、心理辅导,让各类人群都能在其中有交流有共享,有所学有所乐;推动实践阵地从城市向乡村覆盖,三明市通过建设志愿服务驿站、家风家训馆、福文化主题公园等,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城乡全覆盖,让文明实践热在基层;“和盛西湖”环境卫生整治志愿项目、“幸福百草园”护卫志愿项目……厦门市将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在整合资源力量、推动阵地融合、培育特色项目上持续深耕,极大地激发了人民群众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热情。

  从电子政务入手,打破信息“孤岛”,“要目光放远,算大账”,通过不断探索数字化赋能新举措,福建各地正不断应用智慧平台数字化赋能,统筹推进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实现深度融合,不断提升精神文明建设实效。“漳州通”一屏览全城,打造集新时代文明实践数字化工作平台、服务平台、管理平台、宣传平台于一体,实现“志愿组织+志愿者+群众”快速链接的多种智能终端互通互联的综合平台;“e三明”网上便民服务平台每年收集办理群众诉求超10万件,三明全市“一趟不用跑”和“最多跑一次”事项占比提升至99.5%,让共建共享落到实处,也让讲文明、树新风成为大家的自觉行动。

  好风·好人

  “福建版块”,“风”是关键词。这里,好风拂面,好人成群。

  这里有好家风,近年来,福建始终加强家教家风建设,常态化开展寻找“最美家庭”、创建“文明家庭”“五好家庭”等活动,以“家家幸福安康工程”为总抓手,积极整合部门资源,强化使命担当,精心组织开展好家庭好家教好家风故事主题宣传实践活动,推动家庭文明新风尚充盈千家万户,凝聚“家”力量。

  这里有好学风,山水俱佳、人杰地灵,福建自古便是书香之地。在崇学重教氛围之下,各地纷纷兴建书院,鳌峰、凤池、正谊、致用,处处书声琅琅。如今,棵棵香樟树影婆娑,书院古迹仍在,书香之气愈浓,百年教育名片历久弥新。

福建省福州市三坊七巷全景。福建省委文明办供图

  这里有文明风,为充分发挥先进典型在文明培育中的示范带动作用,福建深入开展全国道德模范推荐、福建道德模范评选,积极选树先进典型,出台《福建省关怀和帮扶礼遇“时代楷模”“八闽楷模”“道德模范”等重大先进典型实施办法》,通过走访慰问生活困难道德模范等,厚植八闽道德沃土,营造共同学习典型、崇尚模范、争当好人的浓厚氛围。

“漳州110”组织开展春季练兵队列会操比赛活动。福建省委文明办供图

  小岛医生肖锦璋从医28年,从陆地返回惠屿岛,接替了父亲的工作,成为新一任乡医。为了及时掌握每一位村民的健康状况,他时常给村民们打电话,或直接上门询问,将村民的健康档案一一细化。岛上的生活单调枯燥,但作为医生的他随叫随到,从不随意离岛。他说:“既然来了就要把事情做得好一点。”

  二十多年如一日默默守护大桥的“中国好人”黄建宏,纵身跃江、爬上桥塔营救轻生者二十多名,他还曾多次冲入火海扑灭火灾,多次救助护送走失、受伤等突遇意外的老人回家。面对大家的赞扬,他说:“这些是我在守桥的岗位上应该履行的职责,是我作为守桥人肩上的责任。”

  坚持聚焦为人民服务的时代楷模“漳州110”,创新“无人机+”警务模式,优化“漳州110”梯队网格,打造全域110巡防体系,同时,深入辖区内共建中小学、幼儿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校园安全专项授课,不断筑牢校园安全防护网,成立漳州110少年警校,持续拓深示范引领效应。

  肖锦璋、黄建宏、“漳州110”,他们是这片土地上千千万万人的缩影,是共同书写福建故事的一支支笔,是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福建篇章的重要力量。

  一步一步地走,一步也不停地走,坚定地走,是以生生不息,是谓步履不停。

  当智慧的八闽人民坚持着与日月同步的美好德行,风雨兼程,相信历史与时代,正在给出答案。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