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市创新“巡河交水”制,打造联动治水新格局
来源:南平生态环境 时间:2023-10-20 14:02

  福建省南平市近年来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积极探索河湖长制跨区域协作治水新模式,创新建立“巡河交水”(上下游县市联合巡河,交接工作清单,联动治水)制度,优化提升河湖管护水平,形成“上下游、左右岸、前后任一盘棋”的联动治水新格局,努力实现“全市河长制考评进入全省前三”任务目标。

  联合巡——从“单打独斗”向“握指成拳”转变

  南平市以富屯溪流域(光泽县、邵武市、顺昌县、延平区)和建溪流域(武夷山市、建阳区、浦城县、松溪县、政和县、建瓯市、延平区)为单元,建立两个跨区域跨流域协作区。由协作区内各县级河长按照下游至上游的顺序,每季度牵头组织开展一次集中巡河护河行动。同时,将巡河交水工作延伸至小流域、到乡镇(街道)、村,逐步实现乡乡“交水”、村村“交水”。

  目前,已经开展上下游、左右岸联合巡河45次。其中8月开展的建溪流域七县(市、区)巡河护河联合行动,采取总巡与分巡、联合巡与交叉巡方式进行,共同守护闽江一江清水;建阳区麻阳溪流域百村护河交水行动,率先开展村与村之间巡河交水,把河湖长制工作责任压实到“神经末梢”,措施落实到“最后一米”。

  靶点发力,围绕污水处理厂建设运作、流域断面水质提升、“四乱”(乱占、乱采、乱堆、乱建)问题整治、涉水项目建设监管、河湖生态环境修复与保护等重点领域实地开展巡查,现场办公、现场调研、现场交流,互相学习河湖长制工作经验,推动上下游、左右岸紧密合作、互学互促,提高自身河湖管护能力。

  利用报纸、新闻网、微信公众号、电视台等载体构建全媒体宣传格局,持续宣传报道巡河交水工作成效和典型经验,营造共管共治的浓厚氛围。4月23日,延平区、邵武市、顺昌县、光泽县4个县(市、区)联合开展巡河护河行动,新华网、福建日报、闽北日报等媒体纷纷报道。

  交三单——从“各行其是”向“互学互促”转变

  “交”断面水质清单赛水质提升

  流域内县(市、区)梳理每个季度辖区内国控、省控断面和小流域断面、乡镇断面水质情况,形成“断面水质清单”,相互移交流域水质基本情况,强化信息共享。由市河长办根据水质断面跨类别提升和下降情况进行评判,评比断面水质提升成效。

  “交”涉河问题清单赛执行效率

  流域内各县(市、区)系统梳理本季度水利部下发卫星图斑、省平台下发“四乱”问题、农业面源污染、城乡污水设施和工业园区污染等问题整改情况,经行业主管部门认定后,形成本地区“涉河问题清单”,相互移交问题整改落实情况,深入分析问题产生原因,交流整改经验。由市河长办牵头,根据是否完成整改销号、是否按序时推进整改、是否属于问题反弹回潮等情况,评比问题整改执行效率。

  “交”督导落实清单赛整治成效

  流域内各县(市、区)梳理本季度市、县(市、区)两级下发的督导督办文件指出的具体问题,按照“三化五定”要求,形成“工作督导落实清单”,深入查摆问题根源,明确整改措施和时限。市河长办根据通报整改落实情况,评比整治成效。

  强考核——从“改弦易辙”向“一以贯之”转变

  南平市建立河长离岗考核交接制度。各县(市、区)、乡镇(街道)河长调整时,在收到离任通知1个月内与接任者交接河湖水质清单、问题清单。同时,结合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相关工作,组织考核检测,梳理相关资料,统一登记造册,完善相关交接手续,并将情况抄送市河长办归档。

  “巡河交水”开展情况纳入市对县(市、区)河长制工作年度考核。由市本级对各县(市、区)落实“巡河交水”工作情况进行综合考评,由各县(市、区)负责对乡镇、村落实巡河交水工作情况开展考评。

  设立专项金考核奖励,在市本级设立财政专户,设立年度流域水质奖补专项资金700万元,专项用于流域水质提升成效奖补,对工作落实较好、水质提升成效突出的县(市、区)进行正向激励,并在资金、项目等安排上予以倾斜。对工作落实不到位、问题整改不力、流域水质下降明显的县(市、区)进行提醒、约谈、通报。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