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互花米草除治攻坚行动方案》政策解读
来源:福建省生态环境厅 时间:2022-10-28 14:41

  一、我省出台互花米草除治攻坚行动方案的背景是什么?

  互花米草原产于北美洲大西洋沿岸和墨西哥万,上世纪80年代用作保滩护岸(堤)、促淤造陆的生物工程物种引入我国后,在我省沿海滩涂快速蔓延,严重影响了我省滨海湿地生态安全和群众生产生活。目前已被列入全球最危险的100种外来入侵物种之一。

   

  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物安全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全省互花米草除治工作,把互花米草除治作为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重要举措,实施海洋经济强省建设的一项重大任务来抓。为了尽快消除互花米草危害,维护我省滨海湿地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安全,打造美丽自然的生态岸线景观,省政府研究出台了《福建省互花米草除治攻坚行动方案》。

   

  二、行动方案对我省护花米草除治攻坚工作有什么要求?

  按照“一年明显见效、二年基本除治、三年完成修复、长期加强管护”的总体目标和“全民动员、方法对路、科学除治、后期管护、生态提升”的工作要求,坚持属地为主、生态优先、系统治理、防治统筹、精准施策的原则,对全省现有136620亩互花米草的除治、修复、提升及后期管护进行通盘考虑。2023年9月底完成除治;2024年底除治后的滩涂基本得到生态修复。

  三、行动方案中我省护花米草除治攻坚工作主要有哪些任务?

  (一)统筹推进,科学除治。从全省一盘棋的角度考虑,实行区域协调联动除治、重点湾区一体化除治。制定实施措施和路线图,将辖区内互花米草现状图斑落地上图,实行清单化管理。坚持生态环境保护优先,因地制宜选择科学的除治方法,依法依规开展除治。要求准确把握除治时机,合理组织施工力量,加快除治进度。鼓励开展互花米草绿色防治技术、生物替代技术等方面的科技攻关、环境评估,并加强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

  (二)因地制宜,分类修复。统筹制定修复策略。对不同功能分区,提出不同的修复策略。对除治后的滩涂要求加强用途管制,从严管控新增养殖。合理确定修复方式。按照“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滩则滩”的原则,确定除治后滩涂的修复方式。科学选择修复植物。对修复植物的选择提出指导意见,供各地参考。

   

  (三)突出重点,生态提升。根据沿海岸线的基质状况,对开展植被修复的除治区,合理进行景观配置,提升岸线生态系统稳定性和服务功能。各地以城乡毗邻海湾海滩为重点,对接乡村振兴、美丽海湾等建设规划,策划实施一批生态环境提升项目。从生态为民、生态惠民的角度,指导各地借鉴厦门下潭尾红树林公园、罗源北山红树林海岸公园等做法,选取一批靠近城镇村庄、交通便利、自然基础条件好、景观资源品质高的区域,配套建设相应的景观、服务设施,形成提升示范片,让群众享受到生态建设的成果。

  (四)动态监测,长效管护。利用现代先进技术开展互花米草动态监测,完善全省互花米草信息数据库,确保及时掌握互花米草动态信息。针对互花米草根茎难以有效清除的问题,落实除治实施单位延伸管护责任,严格实行效果评估和验收。建立健全管护长效机制,实行网格化管理,开展日常巡查和清除,确保攻坚成效。

  四、为了确保上述任务目标的实现,行动方案提出了那些保障措施?

  一是专班专责推进。省级成立互花米草除治工作专班,建立工作机制,强化统筹协调、分析调度和督促指导,在除治攻坚期间实行“一周一调度、一月一通报”,统筹推进互花米草除治工作。

  二是压紧压实责任。要求各地落实主体责任,将除治攻坚工作纳入生态环境保护目标、林长制等考核内容,齐抓共管抓好互花米草除治、监测、生态修复和提升等工作。

  三是强化除治保障。将互花米草除治、修复、生态提升、后期管护等费用纳入市、县财政预算,积极争取国家部委相关资金支持并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省级财政将对互花米草除治和生态修复予以适当补助。

  四是注重全民动员。综合运用多种宣传平台,加大宣传力度,在全社会营造“广泛发动、全民参与”的浓厚社会氛围,引导全民参与互花米草除治攻坚行动。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