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以来,福建省漳州市55条农村黑臭水体列入国家治理试点。两年来,针对4个沿海县域特点,坚持因地制宜、长治久清,消除黑臭水体面积63.75万平方米,主要流域国省控水质考核断面总体优良,I—Ⅲ类的水质比例为96%,形成了沿海片区治理模式。
散的集中——产业协同模式
“石榴填鸭”是漳州市漳浦县石榴镇传统产业,而“石榴填鸭”大多数来源于家庭式分散养殖,养殖粪污乱排放现象严重,且生活污水未收集到位,导致水体发黑发臭。在治理过程中,漳浦县在实施控源截污、清淤疏浚、生态修复、连通水系等基础上,协同推进石榴镇填鸭产业集中区建设,引导填鸭产业养殖转型升级,年出栏160万羽的石榴镇填鸭产业园基本建成,预期可实现经济效益8.5亿元,同时,采取建设生活污水处理站、清淤疏浚、水系连通等措施,全镇基本实现沟渠水体长治久清。
化整为零——尾水农用模式
漳浦县六鳌镇新厝村常住人口2115人,因生活污水长期直排、底泥淤积造成坑塘和入海沟渠水体黑臭。在治理过程中,漳浦县充分结合新厝村三面环海淡水资源稀缺和群众种植大葱、地瓜的用水需求,采取控源截污+清淤疏浚+生态修复+资源化利用技术路线,共新建一座260m3/d生活污水处理站,完成底泥清淤11366.84m3、松木护岸184m、松木桩挡墙157m、水生植物1000㎡,有效解决生活污水直排问题,重构池塘水生态。同时,通过安装智能化抽水机等手段,将达标排放尾水经池塘净化后,用于周边苗木和农田基地喷灌,实现服务生态绿色农业发展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双赢目标。
图为治理前
图为治理后
生态补水——中水回用模式
东山县(岛)长期干旱、少雨、缺水,全县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仅为全省人均占有水资源总量的11.7%。在统筹农村黑臭水体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过程中,漳州市立足东山县淡水资源短缺这一短板,做足尾水资源化利用文章,统筹布局全县污水处理厂4处、污水提升总泵站16座、小型提升泵站42座,铺设污水主干管网、毛细管网(支管、接户管),总长达862千米,实现全岛农村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对大碑溪、下湖村前溪、樟塘溪等黑臭水体,通过修复溪流周边水潭、水库,增强蓄水功能,有效避免小流域出现雨停溪竭。同时,坚持尾水回用,城垵污水处理厂尾水处理后通过提升泵站引入樟塘村前溪上游,长山尾污水处理厂尾水处理后,通过提升泵站引入石埔溪中上游等上游水体补给,日补水量达1.4万吨,直接惠及农户19979户。
图为治理前
图为治理后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