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水有方·漳州市生态环境局在全国会议上作典型发言
来源:漳州生态环境 时间:2024-10-16 09:19

  在生态环境部土壤司组织的农村生态环境管理培训班上漳州市生态环境局作典型发言

  擦亮“水颜值”,列入国家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的55条农村黑臭水体,已基本完成治理;

  做活“水文章”,累计完成1107个村庄生活污水治理管控,建成775座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总处理规模达11.54万吨/天;

  走好“生态路”,将水体治理与产业发展紧密衔接,有序推进10个种养加一体化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建设;

  4月7日在生态环境部土壤司组织召开的全国农村黑臭水体治理项目推进会议上、10月10日在生态环境部土壤司组织的农村生态环境管理培训班上漳州市生态环境局作典型发言介绍了漳州市探索沿海地区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与产业协同治理模式的实践成果亮出一份抢眼的“成绩单”

  近年来,漳州市以国家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城市创建为契机,系统推进沿海地区农村黑臭水体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同时充分挖掘农村资源禀赋,协同推进农业产业绿色发展。

  高位推动,多方聚力

  漳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成立农村黑臭水体治理领导小组,制定考评细则,建立健全“一周一调度、半月一督察、一月一通报”等机制,多措并举推进整治工作。

  在治理过程中,各级各有关部门坚持统筹抓好“双治理”工作,以55条国家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项目建设,辐射推进完成449个村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推动治理管控率提升至69.32%,全市近岸海域优良海水水质面积提升至97.1%;做足尾水资源化利用文章,对于出水水质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的尾水直接用于河道生态补水,具备周边农田利用的直接用于农田浇灌等,同时还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实际实施水系连通工程;加快种养加一体化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结合各区域农村特色产业发展,实施种养结合、一体化发展项目127个、总投资119.9亿元,累计已投入建设资金23.21亿元、投产项目35个。

  治水不易,护水更难为推动水环境“长治久清”漳州市逐步探索建立起一套多元共管的长效管护模式

  运作模式方面:先后出台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设施运维管理考核指引、镇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运营工作方案等文件,明确设施、项目运维主体,以及县、乡、村、第三方、经营户、村民六方管护责任;推行以县域为单位的农村生活污水设施运维管护模式,目前全市已建成776座集中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市场化运维比例达85.70%。

  资金保障方面:在争取中央2亿元奖补资金基础上,市县统筹省级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乡村振兴等资金积极申报政府专项债,同时积极推行使用者付费制度等措施,有效保障项目建设和后续运维。

  日常监管方面:全面实行河(塘、沟渠)及沿岸定期清理及保洁机制,一体推进农村黑臭水体排查溯源、清淤疏浚、日常巡查维护及宣传倡导等工作,确保黑臭水体动态“清零”;同时,通过建设智慧污水和水务平台,实现污水治理的数字化监管。

  在助力黑臭水体蝶变的同时沿海县区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推动生态环境治理与乡村建设产业发展等相互融合、相互促进

  城乡共饮“一碗水”,同排“一张网”。东山岛立足淡水资源短缺这一短板,统筹布局全县污水处理厂4处、污水提升总泵站16座、小型提升泵站42座,铺设污水主次干管网、污水毛细管网(支管、接户管),总长862.4千米,实现全岛农村污水全收集全处理,乡村水生态环境质量和乡村整体面貌显著提升。

  加速“种养加”循环,串起“生态链”。漳浦县为改变“石榴填鸭”散养造成的养殖粪污乱排放等现象,积极引导填鸭产业养殖转型升级,在全市率先推进石榴填鸭种养加一体化产业园,建设集中化的填鸭养殖区和专业化加工区,实现填鸭养殖粪污和屠宰废水的集中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目前年出栏160万羽的产业园已基本建成,预期可实现经济效益8.5亿元,全镇基本实现沟渠水体长治久清。

  随着“碧水保卫战”的持续打响,河畅、水净、岸绿、景美的生态画卷正在龙江大地上徐徐展开。截至目前,漳州市已消除黑臭水体面积63.75万平方米;今年1-9月,漳州市主要流域国控、省控水质考核断面总体优良率97.9%。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