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省生态环境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统领,深入学习贯彻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全面落实我省法治建设“一规划两方案”和省委依法治省年度工作要点,始终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生态环境质量稳定优良、稳中有进、持续居全国前列。2023年,全省设区城市空气优良天数比例98.4%,主要流域优良水质比例99%,近岸海域优良水质面积比例88.7%,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连续四年全国优秀。
一、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切实增强生态环境法治观念
一是推动学习走深走实。牢牢把握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主题主线,抓住“关键少数”,做好领导干部普法教育工作,厅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专题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组织开展新提任领导干部任职前法律知识考试65人次,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入脑入心,不断增强“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二是加大宣传教育。紧盯“六五环境日”“宪法宣传周”等重要时间节点,在我厅政务新媒体上刊载《噪声污染防治法》《福建省固定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办法》系列解读等普法文章,发放新实施法律单行本,播放法治宣传教育片,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增强法治宣传效果,不断提高公众生态环境保护法治意识。三是加强法治培训。举办习近平法治思想等法治专题讲座,召开2023年度全省生态环境系统法治建设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培训班,组织新实施法律法规培训宣讲等,掀起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高潮。
二、加强依法行政,着力构建现代生态环境治理体系
一是统筹法治建设。制定《福建省生态环境系统2023年度法治建设工作要点》,聚焦生态环境法治建设重点任务和薄弱环节,确立细化了法治政府建设等6个方面13项任务措施和年度重点任务清单,推动法治政府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同落实。二是完善法规标准。结合我省省情和实践需要,出台全国首部自动监控领域省级政府规章《福建省固定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办法》,推动制修订《福建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闽江九龙江流域保护管理条例》《敖江流域水源保护管理办法》,制定《水产养殖尾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贯穿立法立标工作始终。三是依法行政决策。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制度,对《关于全面推进锅炉污染整治促进清洁低碳转型的意见》等重要文件合同共58件进行合法性审核,确保行政决策合法合理科学。组织对6部法规、6部规章、125件规范性文件开展涉及民营经济等方面的专项清理,废止51件、修改2件行政规范性文件,严守政策源头关。
三、优化营商环境,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是提升政务服务水平。以深化“一个窗口对外”改革为抓手,深入推动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规划环评、项目环评和排污许可联动,主动对接生态环境部争取省城际铁路、福州城市轨道三期、厦门市城市轨道三期规划环评和上白石水利枢纽工程项目环评等一批重大规划项目获得批复或审查。2023年,全省共审查规划环评36个,审批项目环评3702个、总投资额约6659亿元。二是维护公平竞争秩序。完善重大政策措施公平竞争审查机制,将公平竞争审查标准纳入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体系,防止政策产生排除、限制市场竞争效果,对我厅制定涉及市场主体活动等110件政策措施开展公平竞争审查,均未发现存在违反公平竞争规定的政策措施。三是优化监管方式方法。常态化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执法监管,更新完善随机抽查事项19项和联合抽查事项4项,逐项明确抽查指引规范,营造公平文明的执法环境。对纳入正面清单的1240家企业采取自动在线监控、用电用能监控、走航监测等非现场检查方式进行日常检查,营造“有需必应、无事不扰”的良好环境。对企业轻微环境违法行为,对照“四张清单”予以首违不罚47件、免于处罚50件、从轻处罚17件、减轻处罚23件,让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
四、强化执法保障,助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一是依法查处生态环境领域违法行为。零容忍、出重拳,坚决打击恶意排污、监测数据造假、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等违法行为,全省共办理生态环境行政处罚案件2512起,其中办理适用《环境保护法》“四个配套办法”案件468起,移送涉嫌环境犯罪案件53起,对82个突出问题予以挂牌督办。二是强化生态环境执法监管合力。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与省公安厅建立重大线索移送办理机制,并与省公安厅、检察院出台联合督办办法,联合挂牌督办重点案件7起,合力打源头、打链条、打团伙,联合破获一起涉案1.8亿元、犯罪嫌疑人64名的特大焚烧电子垃圾犯罪团伙案,作为典型案例被生态环境部转发全国学习。联合自然资源、农业农村、水利、林业等部门出台《福建省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协作联动工作办法》,强化综合执法与行业监管协同。三是着力解决群众身边突出环境问题。坚持民有呼、我有应、事有办、忧有解,政府、纪检联动推进“静夜守护”、城市扬尘污染等“点题整治”,下大力气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家门口”污染问题,公布152批460起典型案例,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连续多年保持在93%以上。提高信访办理效率,全省生态环境信访件平均受理和办结时间分别较国家要求缩短 14.6天、51.6天。
五、积极探索创新,推进生态损害赔偿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一是完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办理机制。组织全省各地定期自主筛查案件,共发现线索484 起,同比增加67.9%,地方自主办案的内生动力逐渐释放;健全线索移交核查启动机制,采取清单交办、跟踪督促、重点帮扶等多种形式,确保国家下发的130条案件线索全部启动办理。截至2023年底,全省累计启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数1400件、索赔金额3.13亿元。二是创新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修复方式。践行“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推动全省积极探索创新养鱼治污、放流增殖、退茶还林、跨区整治、废矿改造、认购碳汇等替代修复方式。厦门设立全国首个生态公益碳账户,引导赔偿义务人通过认购碳产品履行赔偿责任。三是健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衔接机制。坚持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关口前移,深化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与行政执法案件有效衔接,推进损害赔偿与行政执法同步启动调查、过程贯通、结果互认,有效解决案件索赔滞后、重复办理等问题。2023年全省共开展“双案并处”案件354起,占比达62.5%。
2023年,我厅在法治政府建设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与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法治政府建设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下一步,我厅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动法治政府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深度融合,运用法治力量推进美丽福建建设。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