铀元素的发现
铀元素是德国化学家马丁·克拉普罗特于1789年首先发现,至今已有两百余年的历史。马丁·克拉普罗特在柏林实验室中将沥青铀矿溶解在硝酸中,再用氢氧化钠中和,成功沉淀出一种黄色化合物(可能为重铀酸钠),并利用炭加热该化合物,得到一些黑色粉末(铀的氧化物),之后他以威廉·赫歇尔发现的天王星来命名此种新元素。在当时铀仅以化合物的形式作为染色剂用于陶瓷工业、玻璃工业和纺织业。
铀放射性的发现
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发现K2UO2(SO4)2·2H2O样品能使感光胶片感光,从而发现了铀的放射性。
1898年居里夫人证明含有铀元素的化合物都具有放射性,并发现了元素镭,同时居里夫人从铀矿石中提取出镭。此后铀的应用扩大到了医疗等方面。
铀核裂变能的发现
核裂变过程:重金属元素235U的原子核吸收一个中子后产生核反应,使这个重原子核分裂成两个(极少情况下会是3个)更轻的原子核以及2-3个自由中子,还有β和γ射线和中微子,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裂变能(或称原子能):是通过转化其质量从原子核释放能量,释放的能量用方程E=mc2进行计算,其中E=能量,m=质量,c=光速常量。例如:1kg单质铀(235U)通过计算能量相当于20000吨TNT,1磅235U完全燃烧可代替1360吨优质煤。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生态环境部
省(直辖市)生态环境厅(局)
省直厅局网站
市县(区)生态环境局网站
网站标识码:
3500000064
闽公网安备
35010202001270号
备案号:
闽ICP备13013504号
联系地址:福建省福州市环保路8号邮箱:bgs@sthjt.fujian.gov.cn邮政编码:350003
版权所有:© 福建省生态环境厅中文域名:福建省生态环境厅.政务
主办单位:福建省生态环境厅维护单位:福建拓尔通软件有限公司
为确保最佳浏览效果,建议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版本:IE浏览器9.0版本及以上; Google Chrome浏览器 63版本及以上; 360浏览器9.1版本及以上,且IE内核9.0及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