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相关链接
【国家生态县范例】安溪县:打造生态茶都,建设飘香安溪_ 自然生态保护_ 福建省生态环境厅
【国家生态县范例】安溪县:打造生态茶都,建设飘香安溪
来源:福建省生态环境厅 时间:2016-05-05 12:59 浏览量:103
    安溪县地处福建省东南沿海,是中国乌龙茶(名茶)之乡、世界名茶--铁观音的发源地,连续7年位居全国重点产茶县第一位。安溪铁观音,名扬四海,香溢五洲,已成为中国茶叶的第一品牌,是“影响世界的中国力量品牌500强”。

  安溪地处晋江源头,森林覆盖率近70%,水源水质持续保持国家Ⅰ类水质标准,有30多万亩原始森林、次生林,4000多种野生动植物,气候温和,峰峦叠翠,空气清新。我们深知保护生态环境,既是坚守责任、守住财富,更是培育优势、科学发展。启动国家生态县创建工作以来,全县上下奋力实施“生态立县”、“环境优先”战略,全面推进实施 “退出石材行业、建设生态茶园、治理水土流失、发展绿色工业等生态细胞工程建设,努力打造生态美、茶叶香、百姓福的魅力安溪。 

  壮士断腕,退出石材行业。安溪曾是福建饰面石材矿山主产区之一,因为粗放式发展,致使生态环境破坏,地质灾害频发。2010年,我们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在全省率先实施石材行业整体退出计划,实现辖区域内73家矿山开采企业、637家石材加工企业全面退出。为此,县财政一年减少收入1.5亿元以上(占当年地方级收入的1/10)。石材行业整体退出后,全力组织实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并成功列入国家级示范工程盘子,投入治理资金2亿多元。现在,空气变清新、水质变清澈,矿山迹地长出植被,生态环境显著恢复。同时,大力实施“腾笼换凤”计划,收储整合原有石材加工区3000多亩,与商务部合作共建中国国际信息技术(福建)产业园并引进IBM、HP等世界500强企业,带动信息技术、休闲旅游、文化创意等高科技、无污染、环保型的新兴产业发育发展,昔日粗放发展的石材加工区如今已变成科技环保的生态工业区。 

  香飘四海,建设生态茶园。由国家质检总局发起的2015年品牌价值评价工作,估值逾1401亿元的“安溪铁观音”品牌,荣膺全国茶叶类品牌价值第一名。品牌价值能够获得社会的高度认可,来源茶业种植模式的生态化变革。一方面是按照“头戴帽、腰系带、脚穿鞋”的要求,推动茶叶种植模式创新,全面强化茶山生态环境建设。通过此举,茶园周边有林,路边沟边有树,梯岸梯壁有草,原来“跑水、跑土、跑肥”,现在变成“保水、保土、保肥”,改善茶园小生态环境。另一方面是启动实施“退茶还林”工程,着力压缩茶园种植面积,把25度以上山坡地、生态脆弱区以及沿路、沿溪“两侧一重山”的茶园,逐步退出来,因地制宜,还林、还果、还蔬、还药,促进茶园大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向好。如今,安溪铁观音生长于生态茶园的天然氧吧,香飘四海的铁观音好茶当然水到渠成,生态保护和产业效益“双赢”造福百万人口大县。 

  变废为宝,治理水土流失。由于自然、历史和人为因素影响,安溪曾是福建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县之一。为立足这一县情,本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探索总结了变崩岗侵蚀区为工业开发区、生态旅游区、水保生态区、经济作物区等四种有效治理模式:一是变崩岗侵蚀区为工业开发区。利用治理崩岗整出工业用地3600多亩,引进了泰兴特纸、旺旺食品等一批重大项目。二是变崩岗侵蚀区为生态旅游区,引进连捷温泉世界生态旅游项目。三是变崩岗侵蚀区为水保生态区。采取“上截、下堵、中绿化”的办法,对官桥镇塘垅等崩岗区进行综合治理,植被覆盖率由15%提高到93%以上。四是变崩岗侵蚀区为经济作物区。采取强度削坡等办法,把整片崩岗群整理成水平梯田,种植茶、果等经济作物。我县的崩岗治理模式,得到了上级领导、专家的充分肯定,水利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联合百名科学家专门在我县召开现场会进行总结推广。 

  节能减排,发展绿色工业。同许多山区县一样,过去的安溪,支撑经济大盘的主要是冶炼、水泥、采选矿等资源型产业。以创建国家生态县为契机,我们主动转变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绿色工业。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关闭拆除全县机立窑水泥厂、粘土机砖厂,淘汰钢铁落后产能83万吨,关停淘汰矿业落后生产线20条;严格落实环保准入制度,否决不符合产业政策、不符合功能区划,高耗能、高污染建设项目,拟投资额度累计达几十亿元;培育发展新型业态,建成中国国际信息技术(福建)产业园、福建泉州(湖头)光电产业园等,带动信息技术、光伏光电高新产业发展壮大,推进经济发展转型升级。 

  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永恒的课题。我们将始终瞄准建设生态文明的总目标,举全县之力深入持久地抓好生态保护工作,让安溪的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茶更香,环境更优美,群众生活更幸福。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