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24日,生态环境部举行1月例行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总工程师、水生态环境司司长张波出席发布会,介绍水生态环境保护有关情况。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主持发布会,通报近期生态环境保护相关重点工作进展,并共同回答了大家关心的问题。
刘友宾:新年好!欢迎参加生态环境部新年首场例行新闻发布会。
今天发布会的主题是: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我们邀请到生态环境部总工程师、水生态环境司司长张波先生介绍我国水生态环境保护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下面,我先通报几项我部近期重点工作。
一、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安排部署
生态环境部近日在京召开
过去一年,生态环境系统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中生态环境领域
2021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优良天数比率为87.5%,同比上升0.5个百分点;PM2.5浓度为3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9.1%;全国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为84.9%,同比上升1.5个百分点;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为1.2%,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指标达到“十四五”序时进度要求;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化学需氧量、氨氮等4项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指标顺利完成年度目标。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十四五”起步之年良好开局。
2022年,生态环境部将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工作思路上,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更加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积极服务“六稳”“六保”工作,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在工作部署上,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统筹发展与保护,把握好工作节奏,突出工作重点。在工作推进上,更加坚持问题导向,更加坚持依法监管,更加坚持指导帮扶,更加坚持改革创新。
生态环境部将有序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生态保护监管,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执法和风险防范,确保核与辐射安全,加快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二、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顺利收官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推动实现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政策工具。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共纳入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
生态环境部扎实推进全国碳市场建设各项工作,构建了支撑全国碳市场运行的政策法规和技术规范体系,制定并发布第一个履约周期配额分配实施方案,完成基础支撑系统建设,强化数据质量管理,指导地方生态环境部门和控排企业加强能力建设。
自
总体来看,全国碳市场基本框架初步建立,价格发现机制作用初步显现,企业减排意识和能力水平得到有效提高,促进企业减排温室气体和加快绿色低碳转型的作用初步显现。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党中央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重大战略决策,修订完善相关法规制度和技术规范,切实抓好全国碳市场建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
美丽河湖、美丽海湾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实现河湖
2021年,生态环境部组织开展了美丽河湖、美丽海湾优秀案例征集活动,经过网上公示、专家评议、公众投票以及现场核查等环节,通过综合评议,确定了18个美丽河湖案例和8个美丽海湾案例。美丽河湖案例中,马踏湖、新安江黄山段、密云水库、哈拉哈河阿尔山段、邛海、下渚湖、泸沽湖云南部分、霍童溪蕉城段、浦阳江浦江段为优秀案例;淇河鹤壁段、日照水库、漓江、茅洲河、海河河北区段、汉江汉中段、沙湖、石羊河武威段、马金溪开化段为提名案例。
美丽海湾案例中,青岛灵山湾、秦皇岛湾北戴河段、盐城东台条子泥岸段、汕头青澳湾为优秀案例;福州滨海新城岸段、深圳大鹏湾、温州洞头诸湾、大连金石滩湾为提名案例。
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持续推进美丽河湖、美丽海湾优秀案例,深入总结好、凝练好、宣传好优秀案例,推介好的经验、好的做法、好的机制,让人民群众更直观感受到河湖海湾之美,让各地
四、中国完成《斯德哥尔摩公约》全面淘汰
2021年是我国签署《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20周年。20年来,我国加速淘汰和削减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生产、使用和排放,取得积极进展。
一是建立国家履约协调机制。生态环境部牵头成立国家履行斯德哥尔摩公约工作协调组,建立国家履约专家委员会,强化属地责任,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全面协调开展履约工作。
二是强化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淘汰和削减。淘汰六溴环十二烷等
三是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强化
中国还深入参与《斯德哥尔摩公约》下各项规则和技术文件的制定,面向发展中国家开展履约技术培训和能力建设,分享中国履约经验。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强化履约顶层设计,一如既往严格践行履约承诺,深入参与全球行动,为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贡献力量。
五、中国提交《关于汞的水俣公约》第一次(完整版)国家报告
2021年12月,中国正式向《关于汞的水俣公约》秘书处提交了第一次(完整版)国家报告,向国际社会报告了中国的履约成果。
为落实《关于汞的水俣公约》要求,中国停止了烧碱、聚氨酯等
截至
此外,早在公约生效前,中国已淘汰了用汞的手工和小规模采金工艺,禁止了添汞的农药和化妆品的生产。
中国将继续严格履行公约义务,为共建清洁美丽的地球家园作出应有的贡献。
下面,请张波先生介绍情况。
张波:尊敬的各位新老朋友,大家好!各位都十分关注、关心和支持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借此机会向大家表示敬意和感谢!春节到了,提前给大家拜个早年,祝大家新春快乐、万事如意。
接下来首先通报一下水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情况,然后回答大家的问题。
2021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各级各部门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局良好。
开展长江经济带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整治专项行动,
2021年,全国水质优良水体比例为84.9%,丧失使用功能的水体比例为1.2%。顺利完成年度目标任务,水生态环境质量保持了持续改善的势头。2021年长江流域水质优良的国控断面比例为97.1%,同比增加1.2个百分点,长江干流水质保持II类。黄河干流全线达到了III类水质,去年黄河流域干流有90%以上的断面达到了II类以上的水质,黄河水质也得到了显著改善。
尽管水生态环境保护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工作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依然突出。少数地区消除劣
下一步,我们将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坚持系统治理,坚持精准、科学、依法治污,以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落实
刘友宾:下面请大家提问。
总台央视记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请问
张波:
从国际比较来看,我国水环境理化指标方面的治理成效是相当显著的。用各国可比的理化指标做一些统计比较,当前已经接近或者是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但同时,还有一些明显短板。比如说,一些地方生态用水的保障明显不足,河流、湖泊断流干涸的现象还比较普遍。比如说,城乡面源污染在治理上还存在着瓶颈。再比如说,重点湖泊蓝藻水华居高不下,水生态系统严重失衡的问题还十分突出。我们不宜在
与此同时,我们还充分考虑自然因素的影响,实事求是地开展水质评价、考核、排名,有效地指导地方把重点放在
在
新华社记者:
张波:黑臭水体是群众身边的突出问题,实质是污水、垃圾直排环境问题。任何一个城市,不管外表多么光鲜,只要还有黑臭水体,就说明其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到位、还不合格。
“十三五”期间,党中央明确要求,要坚决打赢打好黑臭水体攻坚战,各地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下了很大的力气,总体上取得了显著成效。
29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当初的黑臭水体问题是很严重的,我们到一些城市,想找哪条河不臭很难,几乎条条河都臭。经过这几年的努力,应该说90%以上的黑臭水体比较稳定地解决了黑臭的问题。生活在黑臭水体旁边的老百姓获得感、幸福感增强了很多。通过黑臭水体的治理,沿河环湖开展生态修复,把城市一些比较低价值的空间改造成为了高价值空间,周边的人气提升,带动了招商引资,形成了新的经济隆起带。黑臭水体治理这三年,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直接投入超过了1.5万亿,一定程度上也拉动了经济增长。
但是这项工作进展不平衡,少数地方做事情花架子多,治标不治本。有的地方靠撒药治污,有的地方靠加盖板遮人耳目,有的地方靠调水冲污,等等。这些所谓
还有一些地方经济政策不到位,国家三令五申污水垃圾收费政策要基本涵盖各项成本。但是一些地方至今也没有完全落实。市场的作用发挥不出来,财政的力量又捉襟见肘,这就使得污水收集处理长效机制很难建立起来。
黑臭水体治理是一场硬仗,治的是黑臭水体,比的是各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理念、能力和作风。建议当前黑臭水体治理落后的地区要向先进地区取取经。每一个黑臭水体治理较好的城市,工作上都是勇于担当、非常务实的。没有硬功夫,打不赢黑臭水体这一仗。
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入打好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充分运用卫星遥感、现场核实、群众举报等各个渠道,加强监督。中央生态环保督察也会始终把黑臭水体治理作为重要关注内容进行监督。今后哪个地方黑臭水体治理后又返黑返臭了、群众不满意,我们都会纳入国家清单,实行清单管理、跟踪督办、逐一销号。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的态度是明确的,那就是不获全胜,绝不收兵。谢谢大家!
中国青年报记者:
张波:刚才已经谈到了这方面的问题。目前我们以水环境理化指标为代表的优良水体比例是比较高的,成效是显著的。但是,同时要看到,在水生态系统失衡方面的问题是严重的,这个突出短板补不上去,美丽中国的建设目标就很难全面实现。我们不能单兵突进,畸重畸轻,必须要突破水生态保护修复难题。怎么来突破?在长江流域开展水生态试点,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具体举措,有利于落实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的科学理念,聚焦流域突出的问题,精准传导生态环境保护责任,通过解决流域的突出问题,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具体工作中,有这样几方面考虑:
一是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建立以
二是问题导向、突出重点。长江流域水生态方面的问题还是比较复杂的,解决问题总是要以问题为导向,突出重点。比如说,长江自然岸线破坏是比较突出的问题,我们要设立一个指标,引导地方因地制宜开展岸线保护修复工作。我们还会兼顾长江的源头以及长江上、中、下游特点差异,设定符合地方实际的评价考核方法。
三是简便易行、逐步完善。先建立国内已有较为成熟的指标体系,在操作层面上实现可监测、可评价、可考核,合理设置阶段性目标任务,后续在试点实践中再逐步完善。
四是加强协同、形成合力。一方面衔接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长江十年禁渔、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等重点工作,另一方面做好部门间政策及标准规范的协同,共同推进长江流域水生态考核机制。
这项工作十分复杂,如何实现保护与发展双赢,把好事做好,对我们是一个挑战。我们将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出台长江流域水生态考核办法及其实施细则,探索开展评价考核试点,为全面推行长江流域水生态考核工作奠定基础。谢谢大家!
澎湃新闻记者:我关注的是地表水环境情况,从国家地表水考核的排名情况来看,我国地表水不平衡的情况依然存在,对于地表水考核不达标的省市,我们将采取哪些措施?
张波:我们国家很大,工作中存在不平衡现象也是必然的。有先进地区,也必然会有滞后地区。推动工作滞后的地区改进工作,我们有一套打法,叫做
一是分析预警。每个月会进行全国水生态环境形势的分析,精准识别突出问题和工作滞后地区,向省级环保部门发出预警,告知各地存在的突出问题。各地自己去调查问题背后的原因是什么,自己去组织整改,调查和整改的情况,要在一定的时间内报给我们。
二是调度通报。每个季度向社会公开信息,向省政府通报全国水生态环境的形势,包括存在的问题。适时召开工作滞后地区调度会,请先进地区介绍经验,工作滞后地区也要表个态,研究怎么来推动工作,有关信息向媒体公开。
三是独立调查。针对突出问题久拖不决的,我们会组织相关流域局开展独立调查,帮着地方分析问题在哪里,症结在哪里,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调查之后会把调查的结果移交给地方,督促整改。对于确实比较落后的地方,我们也会组织专家做一些指导帮扶的工作。
四是跟踪督办。所有的突出问题都会进行清单管理、跟踪督办。突出问题久拖不决的还会作为线索移交中央生态环保督察,也会作为长江警示片、黄河警示片拍摄的素材。
据了解,不少地方也开始借鉴部里的做法,搞分析预警、调度通报、独立调查、跟踪督办。这样的机制在全国形成以后,就会事半功倍,可以更高效率地解决问题。谢谢大家!
南方都市报记者: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发现多地污水处理设施严重不足的情况,请问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张波:这个问题刚才我在回答黑臭水体相关问题的时候,也涉及了一些。解决好这个问题我认为要做到三点:
一是高度重视、勇于担当。污水收集处理设施能力不足、质量不高、运行不好,这在不少地方确实是老大难问题。抓紧解决这些问题,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人民群众的殷切期望。在这个问题上一定要勇于担当,不要因为是老大难问题,就绕着问题走,击鼓传花留给下一届。为官一任,就要下决心解决好这个问题。
二是精准科学、力戒虚功。解决这些问题,一定要从当地实际出发,精准分析问题在哪里、症结在哪里,科学谋划对策、推动落实。以广州为例,广州的黑臭水体治理也面临很多困难,我去广州调研的时候发现他们有一个好办法,他们把城市划分成几万个排水单元,一个商户就是一个单元,一个小区、一幢楼也可以是一个单元,把城市分门别类划分为几万个单元,相应制定达标的工作规范,一个一个地抓达标,像绣花一样把城市环境管理的水平提高上来。这才是硬功夫!少数地方搞所谓
三是完善机制、加强监督。国家从十几年前就要求建立污水垃圾收费政策和工作机制,一些地方时至今日还没有落实,这是不应该的。只有建立了必要的环境经济政策,市场才能发挥作用,社会资本和第三方机构才愿意承担建设运营的工作。所以各地一定要按照国家的要求,完善环境经济政策,健全相关收费机制,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可持续地做好污水垃圾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工作。同时,还要加强监督,通过黑臭水体治理,倒逼各地加快补齐城市污水设施建设的短板。这方面媒体的监督作用也很重要,希望大家积极参与和支持我们的工作。谢谢大家!
荔枝新闻记者:近日印发的《
张波:河湖治理涉及各个部门、各行各业,在全世界都是一个难题。过去有人说,九龙治水不好,一龙治水就好吗?把这项工作都给生态环境部门或是哪一个部门,就能解决问题吗?我们一定要跳出非一即九、非九即一的线性思维。河湖长制是充分发挥我国政治体制优势,探索建立的很好的制度安排。实际上是党委、政府领导干部牵头建立的一种权威高效的协调机制,它并没有改变党委、政府的主体责任,在这个协调机制下,各部门、各方面加强协同、形成河湖治理的合力。
生态环境部门推动河湖长制,可以概括为
环球时报记者: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赛期日益临近,请问赛事期间空气质量如何保障?保障措施是否会对经济社会产生影响?
刘友宾:办好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是大家共同的愿望。生态环境部高度重视冬奥会赛区及周边区域环境治理工作,通过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等,加快推进产业、能源、运输结构调整,连续
以北京市为例。从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赛期正值我国北方地区冬春交汇季节,环境气象条件极为不利。为营造良好的办赛环境,北京、河北等周边省市以人大决定或立法等形式,授权当地政府在冬奥会筹备和举办期间可依法依规采取必要的行政措施,对污染重、排放量大、经济影响相对较小的企业和车辆进行临时性管控。
当预测到可能出现重污染天气时,各地将依照大气污染防治法相关规定,及时启动应急预案,根据预警等级,在绩效分级的基础上,对不同排放源采取差异化的应急减排措施,降低污染物排放强度。
各项减排措施要做到精准、科学,做好信息公开,尽可能减少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尤其对涉及民生、能源供应、居民取暖、疫情防控等运行给予充分保障。
再过几天,北京冬奥会将正式拉开序幕,相信在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中国一定会为世界奉献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奥运盛会。
界面新闻记者: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建设是大家关注的焦点,容易出现权责不明确的问题,发展阶段和水平不同,对流域生态保护补偿的理解、认知和诉求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做到统筹协调,确保生态保护补偿顺利开展?
张波:严格意义上的流域生态补偿确实比较复杂,需要做好上下游生态产品的价值核算。对于生态补偿的标准,一些同志认为是不是国家出一个统一的补偿标准比较好,其实不然,各地的实际情况千差万别,补偿标准要因地而异。而且上下游往往还有争议,不大可能全国出一个统一的标准化解这个复杂的问题。现在的做法就是从流域上下游比较容易接受的一些点上先做补偿,比如说先围绕上下游交界断面的水环境质量以及上下游水源地的保护,开展一些补偿。先易后难,逐步完善。
在中央财政的大力支持下,目前我们已经协调
下一步,我们将积极配合财政部,继续支持推进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设,鼓励各地先行先试,推动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成为流域绿色发展的一个重要抓手,不断提升流域管理水平。谢谢!
光明日报记者:根据
张波:黄河流域跟全国其他流域在治理的基本规律上是一样的,但是黄河流域有自身的特点。首先水资源短缺是黄河流域的突出特点。我们一定要按照
其次是水环境治理的问题,黄河流域现在看来污染最重的就是中游部分地区,上游因为人类活动很少,所以污染并不是很突出,主要是水生态方面的问题;下游主要是入海口湿地生态保护等问题。所以黄河的污染主要是集中在中游。一是工业园区污染治理要补欠账,工业企业要进园区,园区要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要稳定达标排放,相关设施要跟生态环境部门联网,这些基础工作要做好。二是城市环境基础设施的短板要加快补齐。沿黄省区相对来说经济还不是那么发达,地方财政也不是很富裕,所以在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黑臭水体治理等方面存在着很多短板。三是一些地方城市环境卫生管理粗放。污水、垃圾沿河倾倒甚至直排雨水管道的现象屡见不鲜,旱季
下一步,要通过加强工业园区污染治理和黑臭水体治理,引导和推动黄河流域尤其是中游地区加快补齐环境基础设施短板,努力补上这一课。谢谢!
南华早报记者:原计划于今年
刘友宾: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
根据公约秘书处消息,受全球新冠疫情影响,原定于今年
受日内瓦会议推迟举行,再考虑到会后尚需一定时间完成
目前,中方和公约秘书处、
新京报记者:
张波:
一是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
水资源方面,推动完善水资源管理的基础制度,把生态用水保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去年实施的长江保护法,明确把生态用水列为仅次于生活用水的第二位,优先满足城乡居民生活用水,保障基本生态用水,并统筹农业、工业等生产用水,在基础制度上有了很大的突破。
此外我们还将推动开展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所谓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就是将达标排放的尾水经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等生态措施进一步改善后,在一定区域统筹用于生产、生态、生活。这项工作意义很大,因为各地的用水规模都很大,达标排放的尾水规模也很大,这是一个非常稳定的水源。用好这个水源,对于化解生态用水保障的难题、改变以高耗水为代价的发展模式有重要意义。
环保工作实际上有三个阶段,初级阶段是污染治理,我们都是从污染治理阶段走过来的。中级阶段就是生态保护和污染治理协同推进。最终我们还要步入高级阶段,就是要做好循环利用的文章。污染物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只有做好这篇文章,我们才能真正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从根本上实现保护与发展双赢。高水平的环境保护一定是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循环利用有机结合的工作体系。
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就代表了这样一个方向。这项工作做好了,不仅老百姓有很好的获得感、幸福感,也会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给各地带来一些新的经济机遇。希望大家努力做好这项工作,力争在
在水生态方面,聚焦流域的重要空间,按照流域生态功能需要明确管控要求,推动转变以生态破坏为代价的生产、生活方式;加强河湖生态保护修复,逐步恢复水体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力争在
水环境方面,一方面深化污染减排,治理环境破坏。另一方面针对人民群众亲水的需求,有针对性地改善水环境,力争在
二是聚焦群众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
三是顶层设计和基层创新有机结合。一方面,按照
刘友宾:各位记者朋友,再过七天,我们将迎来虎年春节,提前祝大家虎虎生威!阖家幸福吉祥!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